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生转变观念扎根基层:由痛哭到知足(图)

2015年02月26日 13:58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

  特岗老师扎根基层,冯良凤跟学生们庆祝元旦。

  林丽和工作人员在茂林镇鹿峰村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选址踩点。

 见习基地 缓冲磨合,60%的见习生留在企业工作

  据悉,玉林市创建了一批就业见习基地,提供不少岗位帮助见习生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助他们将来更好就业。玉林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市有16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岗位有文秘类、计算机类等,去年共组织199名毕业生参加见习,其中在职见习生为108名。在两年内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都可以申请,但见习期不超过6个月。见习期间,见习生每人每月有750元的补贴,各个见习基地还会根据各自情况,另外为见习生提供相应的补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打电话的这几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有的正是见习基地的见习生。“还有一个月,我的见习期就满了。我准备考教师资格证,想当个美术老师。”在市人才市场见习基地见习的梁健宁,比起刚毕业那时的迷茫,现在的她,有了努力的方向。去年她从集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就回了玉林,但工作不好找,8月份便到见习基地见习,领取的补贴够自己开销,不用向父母伸手要钱。

  “见习基地给毕业生一个就业上的缓冲期,同时,也是企业和毕业生相处的磨合期。”玉林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见习期满之后,一般有60%的见习生留在企业工作。

  “三支一扶” 转变观念,锻炼懂得规划职业道路

  林丽,是一名“三支一扶”岗位人员,在玉东新区茂林镇政府工作,她学的专业是环境工程,所以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这块颇为熟悉。由于工作缘故,常常需要到村里走动,有时候也会很累,但看到整治项目成果就会很满足。

  2013年,她辞掉了南宁的工作,回到玉林这个交通不拥挤,生活有点悠闲的地方。“我的专业,在大城市里找工作也并不是很难,只不过我工作期望地是在玉林,所以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比较难些。”于是,她便考了“三支一扶”岗位,上个月中旬,她去南宁参加了行政能力的培训,收获颇多。还有半年左右,她将满两年服务期,“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人际沟通、工作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接下来打算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不上就找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近两年的历练,她已经变得稳重和成熟。

  “每年都有30%的‘三支一扶’人员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玉林市人社局就业科工作人员说,2006年玉林市开始实施“三支一扶”项目计划,招录人数也逐渐增多,截止到去年,共录取115人。他说,最初实施的那几年,名额不多,大学生们也不愿意报考,考了发现在基层工作也不愿意去,如今,不少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去年,就有几百人报考“三支一扶”,录取了31人。

  特岗教师 由痛哭到知足,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2013年我由特岗老师转为正式编制老师了。”在博白东平镇珠华小学教书的冯良凤,大学一毕业就考了特岗老师。

  “不想外出‘打工’远离父母,但也不愿意待业在家,就考了特岗老师,这是一条专业对口,又比较容易上岗的就业之路。”虽说有心理准备,但当她到学校报到时,看到偏僻的小山村,心理落差还是很大,她难过得哭了,而且由于当地老师紧缺,很多老师都要包班,即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所有课程的教学,她也不例外。“我包班4年了,基本上全天自己一人上课,有时候也挺累,但偶尔不是自己上课又觉得空空的。”她说,当初也挣扎过,欲放弃,只是有一股信念在支撑着,不知不觉,4年就坚持下来了,而在跟孩子和村民的接触中,孩子的淳朴,村民的热情,让她逐渐“生情”,连村里修建一条路,都可以让她产生幸福感,感到知足,如今,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里留下了自己的青春。”

  玉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特岗老师是对基层教师的有力补充,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发展,4年来,玉林市就招聘了3000多名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成功转为正式编制老师,留在当地教书。”该工作人员表示,这既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又为农村基层教育注入新血液。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记者 黄冰)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