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开"圆桌会议" 大学创业班:企业家的摇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课开"圆桌会议" 大学创业班:企业家的摇篮?
2009年03月17日 14:20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创业班的学生上课开的是“圆桌会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潮中,“创业”一词不断被提及。近日,暨南大学正酝酿成立创业学院,而上周末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园正式挂牌。此前,在东莞理工学院一个大学生创业班已经运作了整整一年时间。

  班上只有17个同学,两名女生;上课开的是“圆桌会议”;人人都随身带名片,见面先以名片相赠;个个满怀创业激情,开口准能说出几点“创业经”;有些已是名副其实的“小老板”。他们是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群普通的大二学生,自去年以来,却成了学校的闪亮明星,时刻接受着同学们目光的洗礼。原来,大一下学期分科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刚创办起来的创业管理系,变成创业专业的科班学生,用同学的话来说,“进了培养未来企业家的‘黄埔军校’”。

  在工商管理下设置一个创业班,这种专设“创业系”的做法,在广东是第一家。其实,创业班的学生并不好当,“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听到”,除了对创业管理系设置本身合理性的疑惑外,更多的人在猜想,这些经过了专业培训的学生,是不是毕业后能成功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否为解决就业难开辟一条新路?

  当他们走出校门时,迎接他们的道路将是彩虹铺就还是荆棘满途,都还待时间来说明。

  据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只有1.2%。令人吃惊的是,广东省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但大学生创业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数据统计还不到0.4%。

  站在记者面前的阿立,是一个1987年出生的大学生小老板。

  说他是小老板,阿立腼腆地笑了笑,浑身有些不自在地扭捏起来。他的打扮和学校其他同学没有任何差别:简单的休闲外套,牛仔裤,便捷地运动鞋,有些圆圆的、略显稚气的脸庞。

  他是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大二的学生,但他是小老板的事实却一点不假,他和创业班上的另外两个同学曾一起经营学校西门的一家快餐店,这也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创业实践。

  起初:父母不同意进创业班

  阿立每天的生活排得很满,除了上课,还要照看生意,而今天他还要负责接待记者。然而,就像他说的那样,发现自己越来越“精力过人”。

  阿立的第一身份是创业班的班长,这个典型的广东男孩,温文尔雅,实在能干,话不太多但亲和力强,他所有的智慧都在微笑的叙述中显现出来。

  作为学生,他生活的第一要义自然还是学习,“这是一个新专业,似乎更多的时间要在课堂之外”,所以,他当初从计算机系转到创业系时最大的阻力来自父母。阿立的父母均是湛江市公务员,“说实话,爸妈对我未来的路已经有所设计”。

  “不过,我的家庭很民主,父母没有干涉我最后的决定”。阿立说,为了让父母放下心来,他下了不少工夫,学校也特意准备了一场家长会。今年元宵节前夕,10多个学生家长带着挑剔的眼光来学校。学校让他们参观了创业班成果展,还让他们和学生们加强沟通。

  “最后大部分家长满意地回去了”,学校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黎诚还讲了一个例子,创业班中有个性格内向的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之后,突然变了个人,性格活跃多了,以前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玩网游,很少跟人讲话,现在能主动与父母交流了。

  家长们见孩子们一方面学习没落下,另一方面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都上去了,就完全放心了。

  初衷:为企业培养优秀继承人

  这群精力“过人”、点子层出不穷的学生们,并不是不约而同走到创业班中来的。“当初学校贴出招生公告后,有四五十人报名,经过考试、面试,最后定下了 17个人”,黎诚说,最重要的是面试,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看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特殊才能。从学校最初的定位来看,是为家族企业培养优秀继承人,不过对那些有意愿,有天赋,有经济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吸收到创业班来。

  进入到创业班后,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理论导师和创业导师,这些创业导师都是东莞企业界的名流,“这刚好利用了东莞的优势资源”。一般情况下,学生们会在第一时间报告自己的创业计划和进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找导师请教。

  “创业导师平时与学生电话交流,有时候也会到学校来讲课”,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管理系主任罗余才说,这些资源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们理论课的内容,我们也在探索,目前主要课程与工商管理系的课程大致相当,不过学校也自行编订了一些教材,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创业班学生的一节课上,记者看到17名同学围成一个圈,“借鉴了美国MBA的课堂习惯,在创业班上课有些不同”,体育课陈老师说,总是感觉到创业班的学生非常有活力。

  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创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要求做一份完整的商业策划书,一份策划书做完甚至多达190页,这对于一个未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学生们现在都在积极积累经验,希望自己能做好一份完美的策划方案。

  创业:设“计”谋巧取店面

  作为创业班的首批成果,阿立与班上其他两个同学合开的一家快餐店,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虽然他们是创业班,但学校并没安排他们从大二开始创业,只是学生们热情很高,就让他们试试吧”,班主任吴春庚并不赞同他们过早创业,按照学校的安排,大二主要以理论课为主,打好基础。

  但学生那边早已按捺不住,阿立和另外两个同学一拍即合,三人联合起来策划他们的创业大计。“我们是看好了才出手的,平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生意盲点。比如中午休息时间短,学校食堂紧张,很多人吃饭成问题,所以我们盯准了快餐市场”。阿立说,一开始他们总是被人看成一时冲动,不过创业热情已经让他们顾不得理会这些了。

  “另外,我们送快餐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进校园,进宿舍,对宿舍分布熟悉。”阿立调皮的话语里夹杂着商人般的精明。

  说干就干,今年1月开始,3个人先是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把学校周围所有的店面都暗自考察了一番,最后相中了学校西门口的一个门面。

  “据我们观察,这家餐馆生意一直不好,估计店主想转手。不过千万不能直接摊牌,会被店主猜中来意,刻意加价的”,于是这3个大二的学生想出了点子,借着去那里吃饭的机会套近乎,旁敲侧击试探,“果然不出所料,他们正有此意,于是我们适时提出了接手店面的想法,他们特别高兴,像找到了救星”,阿立得意地说,整个过程非常自然,他们压根儿就没想到我们是“蓄谋已久”的。

  下一步就是“真金白银”地谈价格了。三个人把想法告诉了班主任吴春庚,虽说班主任对这几个学生比较了解,但对他们闪电般的速度,还是着实吃了一惊。“不过既然走到这一步,就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吴春庚建议他们找比较内行的朋友去店里估价,心里有底了再找店主谈价。

  事情进行得还算顺利,阿立谈生意很有一手,他们进一步攻关,“当时学校要放寒假了,学生一回家过年,店里就没生意了。抓住店主的软肋,我们使劲压价。另外,也正好趁寒假期间装修,等一开学就可以做生意了。”经过几个回合,他们把价格砍掉5千多元,3个人凑齐2.5万元,一口气拿下了这个店。

  店是盘下来了,不过“世界上最难的两个行业,一个是远航业,一个是快餐业,他们不仅选择了最难的行业,还选择了最难的经营模式——几个人合股”,黎诚没想到3个学生轻易攻克了这个难题,把小快餐店办得有声有色。3人先是明确分了工,一人负责人力资源,一人负责宣传营销,唯一的“女孩子心细,所以负责财务管理”,领到各自的任务后,摊子一下就铺开了。

  他们简单装修了室内,换了大门,餐桌餐椅采用了现代风格,还请来美术系的学生在粉刷好的墙壁上涂鸦作画,并为小餐馆起了个“创业园美食居”的名字,整个店面彻底焕然一新。

  速成:开餐馆的“三段论”

  利用寒假期间,他们完成了所有初期筹备,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只欠学校开学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阿立就总结出来了“三段论”。

  最难堪的是开业第一天,请了三十多个朋友来捧场。“大家坐在位上,大眼瞪小眼,半天没上一个菜。他们3个人当服务员,胡子眉毛一把抓,瞎忙乎了半天,也没‘抓’出来个啥”。一开始,钻到“节约成本”死胡同里去了,他们没聘送餐员,只招了两个厨师,他们3个赶鸭子上架当起服务员来。除了店里的生意,还有外卖,“那天接到的电话,十个有九个是投诉”。

  第一阶段就这样“茫然”度过。

  有经验的朋友连忙给他们下了个“诊断书 ”:首先,下单上菜的流程没弄清楚;其次,在人手的配置上不能过于计较,因小失大。于是,他们迅速调整了战略,雇用了4个学生做临时送餐员,每月500 元。经过这次“变动”,他们还印制了精美的宣传卡发送到每个学生宿舍。渐渐地,外卖派送生意有了起色。

  “平均下来,每天外卖挣的1500元,加上店面小炒的150元,也有1600多元的收入,而利润大约在20%左右”,不过阿立说,赚钱并不是他们的目标,只是积累经验。将来会把这个店作为创业班的实验基地传下去。

  开餐馆就像一个“速成班”,阿立他们迅速成长起来,第二个阶段虽然艰难,但他们挺了过来。“现在我们已经算走上了正轨,每天的营业额很稳定,我们3个人轮流值班,也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习”,他们早已从服务员的岗位上撤了下来。

  学校:不鼓励一毕业就创业

  和阿立一样雄心勃勃创业的,还有创业班外联委员阿炀,他没有公务员出生的家庭,“但他的优势是家里做生意,将来可以做接班人”,作为创业班的主要发起人罗余才说,当时学校办创业班的初衷是两个:一是为有志于创业的人提供平台和机会,二是为家族企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通过学校的牵线搭桥,去年年底,由东莞一家企业老板资助,创业班11名学生有机会去了北京进行创业考察。他们参观了大小双体育器材专卖店,“当时李大双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回来后,阿炀开始考虑在广东做个总代理。当然,苦于资金的缺乏,他们目前的计划只能“搭建”在一家企业老板资本下。阿炀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划,给这家老板提供了详细的策划书,今年4月,将由创业班的这几名学生全权负责整个专卖店的经营。

  他们也逐渐尝试着新的创业方式,比如有3个学生正筹划着做文具精品店,他们还设计,将精品店从实体店开到淘宝网上去,形成“立体”经营。

  “这些孩子都急急忙忙想快点尝试创业的感觉,开学一月后就开始卖自行车,结果时间没把握好,生意告吹”,黎诚说,一开始,他们也很担心学生们被创业冲昏了头,荒废了学业。“在学校看来,创业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他们并不鼓励从第一学期就开始创业”。

  在罗余才看来,创业班并不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他们在社会经验和阅历上都是不够的”,不过学生们可以培养创业的意识,丰富创业的经验,对将来大有裨益。他建议,学生应该学好以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去创业成功率更高。

  阿立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会讨论就业形势,虽然离毕业还有两年多之久。他们都不确定一毕业就会创业,阿立也说,也许会像父母一样考公务员,或者找其他的工作。他们对自己在学校的这份经历非常珍惜,也常常以此为豪。

  “我们的创业是‘真枪实弹’的,学到的东西都是绝无仅有的,如果大家在一个平台上找工作,我们这就比其他人有优势。”阿炀对自己的就业充满信心。

  中国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

  去年年底刚从北京参加完第六期创业教育研讨班回来,罗余才对本校创业教育有自己的想法。

  创业教育美国最发达

  他介绍说,创业教育应该说发起在美国,他们有底气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创业。因为,在过去的30年里,创业学是美国商业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目前美国有超过1800所学院、大学和社区学院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创业教育在美国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美国的创业教育也一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积极效仿的典范,德国、英国、日本等国都提出,要吸收美国先进经验,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英国政府曾投资700万英镑,在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建立起一种教育研究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的就是把美国的经验吸收到英国来,鼓励创业,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和全德雇主协会联合发起一项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呼吁在全国范围创造一个有利于高等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环境。

  “要说中国目前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稍慢了点,直到1991年1月,在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才正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罗余才道出中国创业教育还处在启蒙阶段的现实。

  东莞创业教育走出新路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大学为代表的,就是效仿美国模式,他们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以及咨询。学校还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罗余才打了个比方,就像一个孵化器一样,把学生公司一个个孵化出来。

  而事实上,中国大部分高校采取的都是另外一种方式,创业课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但没有量化标准,实际能达到什么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最新的一种模式,是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理念,在大学里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他们成立了第一批企业接班人培养班,主要面向有商业背景家庭的不同专业的大二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到学院创业产业园创业。

  “我们采取的这种方法和他们有些相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浙江大学和温州大学,很多都是艺术创作室,与社会接触要少一些,而我们则是充分地接触社会。”罗余才说,这正好利用了东莞得天独厚的条件。记者 杜安娜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