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向教育界"集体发飙" 7成企业不满教育现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企业家向教育界"集体发飙" 7成企业不满教育现状
2009年06月26日 14:06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教育会议上企业家向教育界“集体发飙”

  到底是“没岗位”还是“没人才”

  一面是毕业生为工作难找发愁,一面是企业感慨招不到人;一面是学校不断开设新课程,一面是企业埋怨学生动手能力差……日前,在上海财大举行的 “中国企业界参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研讨会上,十多位企业界代表对现在的毕业生提出不少建议,呼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界人士也对此坦率回应,国内的教育的确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了。

  现场:企业对现在的毕业生满腹怨言

  在会上,上海百联集团监事长顾叶飞指出,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员工在他看来并不合格,“他们的表达能力太差,不知道怎样和同事沟通,可能在学校里从未接受过相关的训练;他们的文字能力也不行,不知道怎么写应用文,写字完全用电脑和打印机代替……教育真的不改不行了! ”

  上汽工业教育基金会培训中心副主任蒋建华也认为,现在不少高校在应用学科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方面课程内容范围太广,重点不够突出;另一方面教师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说企业要参与教育改革,那么原动力就是招不到人、留不下人! ”上海技鸿职教服务董事长凌海明在会上表示: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不好,但求职者的择业态度也有问题,企业对于中职学历人才的否定,往往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职业素质,“我们曾参与过一家企业求职招聘的全过程,最先有200多名学生听招聘讲座,但坚持听完的却不到一半,后来有20人参加了面试,10人被录用,但是只有3人到岗工作。几天之后,这仅存的3人又全部走光了! ”凌海明说,现在不少企业判断一所中职学校的好坏,标准就是“学生是否会跑”。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教育,应该是中职教育里面不可缺少的一块。

  调研:近七成企业对教育现状“不满”

  会上,财大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郭玉贵教授领衔还发布了一份题为“基金会与企业推动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其中显示,企业并不缺乏支持教育的热情,但是他们希望能早日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

  调研者对上海、苏州、北京和广州等城市多家很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回收了30份问卷,其中上海企业占到了2/3。这些企业中,只有2家企业有自己的独立的基金会组织,但是与此相对的是,有近80%的企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教育事业有过支持,支持的形式多为捐助学校、资助贫困及优秀学生和教师等。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有60.9%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分别有47.8%和43.5%的企业认为教育改革“很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只有8.7%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

  对学生能力满意度方面,调研者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等14个方面企业的满意度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方面无法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对策:企业支持教育不能仅靠觉悟

  虽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企业对此问题真的很关心吗?威望科技董事长徐德清认为,一般中小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它们并不大愿意给予支持,而其原因并不在于自身实力有限,“我国中小企业面对的首要难题是,支持教育只能靠自身思想觉悟,而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援! ”

  他举例道,在欧美国家,企业支持教育往往可以获得减免税务的优惠,从而“名利双收”;但是我国的企业家却往往只能“以利换名”。他呼吁,我国也可以对中小企业采取类似的政策,将扶持教育和其自身利益挂钩,鼓励它们给予教育更多的支持。

  “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的适用性和质量的好坏应由社会评定,教育系统不能既做运动员,又做教练员,还做裁判员。因此,企业参与教育改革很有必要! ”郭玉贵教授表示,他还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企业对教育都有比较深刻的见解,也为教育提出了很多很宝贵的意见,比如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发展和管理、市场策划、企业重组、战略规划不太符合;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社会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缺乏人生事业生涯的设计的远景规划,跳槽现象频繁等等。□晚报记者 李征 报道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