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学生干部让我很受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妖魔化学生干部让我很受伤
2009年08月21日 09: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发《大学生社团版“官场现形记”》一文,列举中国高校社团组织中之各种怪现状,笔锋直指学生干部。同时,网上还流传着《学生干部七宗罪》,将学生干部打成“不学无术、溜须拍马、居心不良、自以为是、假公济私、心理阴暗、阳奉阴违”之徒。笔者曾经是某高校大型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也知道上述文章中提到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普遍现象,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有妖魔化学生干部之嫌,在此忍不住想替学生干部向报端进一言。

  很多时候,大家只看到了学生干部光彩照人的一面,但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的“苦衷”呢?

  我们会偶尔逃课,但那实在是迫不得已,我们也不想逃课啊,谁不想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可是紧急工作任务一下来,上课时候电话铃响个不停,我们自己也是又尴尬又恼火。关机可以吗?不可以。

  我们必须谨小慎微地与同学相处,因为我们的任何一句不小心的冒犯和失误,都会被无限放大。我们不敢太高调,否则会被指责骄傲;我们不能太低调,否则会被指责“清高”。

  对学习成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因为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不能跑到教室指导我们复习,不能跑到教务处帮我们提高成绩。深夜,当其他同学在睡觉、上网、看小说的时候,我们才从社团办公室返回寝室,还要打开书本通宵补功课。

  我们像夹心饼干一样夹在同学和老师之间,如履薄冰。我们常会因工作中的疏漏被老师批评,还要受到同学的指责。我们常被高负荷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还要团结同学完成任务。我们要向同学们解释学校政策,又要向上反映同学们的情绪意见……怎一个“苦”字了得!

  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存在的基础,在于兴趣和平台,而非“官僚体制”。社团不像政府机关或企业,可以通过行政权力、科层体制来执行任务。社团完全开放,同学们参加社团更多是出于兴趣,而能做到社团领导人的同学,往往有一技之长。他们大多需要靠个人魅力团结人,而非用行政手段压迫人。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自我,我不爽你一走了之就是啦,用不着忍耐。

  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会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往往不是班级同学,而是一起在社团里“摸爬滚打”形成了战斗情谊的“战友”。多年之后他们还保持着经常的联系。笔者在这里“现身说法”。由于笔者所在的学生报社,熬夜是家常便饭,于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女部员熬夜,男部长要一一送回宿舍;我的“上司”会在我熬夜的时候给我买夜宵,我做“部长”也同样会给熬夜的“部员”们买夜宵;期末各部门会有自己的聚会,而这些几乎都是我们自己掏腰包。

  用“功利化”来指责社团领导人,也显然站不住脚。“学生干部”本质上也是学生,而且要比一般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承担着学校、学院、团委的工作任务,却不能像行政干部那样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到保研、奖学金评定时,往往又是学分绩、“群众评议”说话,这些评价指标与学生干部的工作成绩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我认为那些批评我们的文字虽然偏激,但所述现象确实值得思考。在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由学生自己决定,“群众基础”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显得无关紧要。某校一学院学生会换届时,指导老师让学生会常委们拟定新一届常委名单,然而当名单出来后,指导老师指出这个名单不好,随后拿出自己拟定的名单交给常委,让常委“再考虑考虑”。这直接导致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因此,要想改变校园的“官场现形记”,请先从培养校园民主开始。路轶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