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引爆”了农民工求学热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谁“引爆”了农民工求学热情
2009年09月23日 09: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江西省中职招生任务是30.5万人。江西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孙刚下“死命令”:30.5万人要作指令性计划来完成。“今年的中职招生任务是场硬仗”,省教育厅虞国庆厅长说。

  数据显示,今年江西省初中应届毕业生52.33万人,而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安排的招生计划数是58.5万人,其中普高28万人、中职是30.5万人。生源数和招生计划数出现严重“倒挂”。

  今年8月10日,江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称要“改革创新,开阔视野,挖潜激活,努力拓宽生源渠道”,“特别是要把招收一定比例的返乡农民工作为今年招生的重要任务”。8月14日,全省召开《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虞厅长再次强调:要尽力动员组织具备初中毕业学历的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

  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对返乡农民工敞开“大门”,这在全国还是头一回。而农民工也成为今年完成中职招生任务的重要“砝码”。

  8月底,记者来到省教育厅职成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招任务已经分解下去,各地市返乡农民工的招生情况还没有反馈上来。看得出来,省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民工是否愿意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意愿还把握不准。

  9月初,记者来到宜丰中等专科学校采访,发现学校早已行动,今年五六月份就已经招录了1800多名返乡农民工,而报名人数超过3000人。返乡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热情远远超乎他们的意料。

  宜春市教育局职成科的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宜丰县返乡农民工的热情有代表性,从目前各县市反馈情况看,返乡农民工的报名热情普遍高涨。

  是谁引爆了农民工的职业学历教育的热情?在采访中,很多返乡的农民工表达了他们并非屈于压力的“被教育”,而是真诚地欢迎这种主动送上门的职业教育。他们甚至表示,这种职业学历教育来得太晚了,他们早就有需求。只是受教育的成本太高,他们只好放弃。

  对返乡农民工的免费职业培训,很多部门做过,但形式大于内容的多,时间短、培训内容陈旧,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村青年的需求。

  返乡农民工,这是一群家境并不富裕,不得不中断学业或贴补家用而外出打工的农民;也是一群见过“世面”,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有过“城市生活痕迹”的农村人。他们渴望拥有文化,成为一个一点也不逊于城里人的文明人;他们渴望拥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这群人,他们有太多的渴望,但现实却压抑着他们内心的渴求: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交昂贵的学费,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接受系统的文化和职业教育,他们还要干活挣钱养家糊口。

  现在送上门的免费职业教育:有文化课,满足了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还有“食用菌生产、农产品储藏加工”等种植养殖专业课,系统教会他们一项技能;有应用课程,计算机应用、家电维修、城市生活指南、农民工维权等等,选修这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更加丰富和自由。时间上的弹性,也让这群离开教室已久的农民工有了一个适应过程。6年的时间,足够一个有学习愿望的农民工完成学业、学到技能。最后还有一张中专文凭,这足以让他们找回一些荣耀和成就感了。

  按照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展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自然受到农民工的热捧。在这场“形势严峻”的中职招生中,农民工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并非瞬间爆发,实际上是他们长期的渴求终于有渠道得以实现后的具体反映。

  中职招生才刚刚开始,返乡农民工爆发的热情足以缓解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压力。但是,下一步,如何有效地设置适合农民工的课程和学业,负责任地教会他们实用的技能,有效地教给他们适合的文化知识,是比招生更严峻的任务。否则,农民工爆发的热情,只能是短暂和一时的。即使招进来,也不会留住!本报记者 李菁莹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