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中心“业务”繁忙令社会蒙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替考中心“业务”繁忙令社会蒙羞
2009年11月06日 14:40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阅 尽

  无论公务员,还是职称、研究生考试均可替考,且开网站、办证,销售作弊装备,办培训班、拉客户,等等,如今,替考俨然已形成一条产业链,且“业务”繁忙。《羊城晚报》一连两日有关“替考”业的内幕报道,真令人开眼界。

  违背社会伦理、公德的事,不以为耻,反倒公然当作“生意”,可以交易,可以拉客户提成,还在网站、手机短信群发广而告之,对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若仅停留于社会道德沦丧一类的斥责,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值得思考和警惕的是,何以类似“替考中心”这样的“机构”能够公然设网站、发布广告多年而平安无事?究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近视、麻木,还是熟视无睹或另有隐情?而且,从记者卧底摸到的情况看,在替考的环节,考场监管又是那样麻痹大意,以至于替考者能轻而易举蒙混过关。监管责任的松懈和防范措施的原始,无疑降低了作弊造伪的门槛。在假币、假证泛滥,造假已发展到高科技、产业化的今天,社会的防范举措是否也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更令人忧心的是法律的空缺。尽管替考等类似造假行为千夫所指,但是,当真正将操纵替考的嫌犯抓获归案时,却难有相应的法律予以制裁,最终只能以伪造身份证的罪名轻判一年以下罪。显然,面对愈来愈多的造假及违背公德、伦理等行为,法律的空缺,以及由此形成的监管漏洞,无形中也纵容了类似丑恶行为。

  诚实守信是维持社会公平公正的基石。替考等丑恶现象能够长期公然存在,它不仅是对社会道德的挑战,也是对守法遵纪公民意识的严重侵蚀,令整个社会蒙羞。因此,无论作为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是法律约束,对此都不能再无所作为了。其实,在目前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中,对替考、枪手等,无论中介组织还是参与者,一旦抓获,都应纳入其个人信用档案,这或许比判罪更具威慑力。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