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班五花八门 教育部门提醒谨慎辨真伪——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暑期培训班五花八门 教育部门提醒谨慎辨真伪
2009年06月26日 14:53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培训传单五花八门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阅读提示

  暑假伊始,形形色色的暑期培训班便在学校门前开始上演“传单大战”。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过半暑期培训班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外语、数学、舞蹈、篮球……面对如此众多的培训班,家长该如何选择?对此,教育部门提醒说,报班前可到各区教文体局查“真伪”。

  现象:小学门前上演“传单大战”

  6月23日是文化路三小开散学典礼的日子。当天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该小学门口,见到10余名手拿传单的培训班招生人员。“给孩子报个班吧,我们这儿有外语、数学、语文培训。”“报我们的班有优惠,可以先免费试听。”“报个舞蹈班吧,陶冶孩子的情操”……一见记者出现在学校门口,十余名招生人员纷纷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把传单塞进记者手中。

  6月24日,纬五路一小开散学典礼。当日上午,记者来到此处,发现这里同样成了培训班散发传单的“重灾区”。学校门口,五六个招生桌子一字摆开,近20名招生人员手拿传单热情地在招揽生意。“不要了,不要了!”面对招生人员的热情攻势,一位手中已拿有七八份传单的家长连连摇头说。

  在这些传单上,记者见到,有作文、外语、钢琴、书画、舞蹈、篮球等各色各样的培训班招生简章。几乎全都打着名师名校的旗号,宣称培训“专业规范 ”,甚至有些舞蹈班、武术班还推出“世界冠军”执教的培训课程。此外,各培训班还都推出了相当优惠的措施,比如免费试听、团体报名优惠、学费打折、赠送书本等,以此来吸引眼球。

  记者注意到,在传单上注明的这些培训班的教学地点,有的位于学校内,有的扎营在写字楼,有的甚至猫在住宅楼内。

  调查:居民楼内办起“外语学校”

  6月23日下午,根据某培训班传单上提供的地址,记者来到丰乐路一家属院内,在2号楼1单元一楼一两室一厅的房子内找到了这家“外语学校”。

  门外没有任何培训班的标志,进门后记者见到屋内门口处一张A4纸上打印着几个字:先听课,后付款。记者询问培训班的授课老师都是哪些学校的,一名负责接待的女孩说:“有高校的老师,也有大学外语系的高才生,专业六级都考过了,教小学生、中学生绝对没问题。”

  当问及对方有无办学资质证书时,这名女孩笑了笑:“现在谁还办证啊,先办学后办证,甚至不办证,这也算我们这行的‘潜规则’吧,只要教得好不就行了。”据该女孩透露,目前社会上的很多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培训班,都是老师在自己家上课,招三五个熟人的孩子,门一关,钱一收,谁也管不住。

  核实:14家培训班一半未经审批

  6月24日上午,记者将14家暑期培训班的名字一一输入电脑,通过网络查询其资质。这一查不得了,其中竟有7家没有经过审批。而在采访中,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暑期培训班有7成都是“李鬼”。

  记者随后从河南省艺术培训行业协会了解到,今年年初,该协会对郑州800多家艺术培训机构进行调查时发现,三证齐全的竟不足10家。

  “正规民办培训机构的审批条件很严格,比如在惠济区启动资金至少需10万元,执教老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等。”惠济区教文体局局长青华山告诉记者,非法“三无”办学机构的师资多为临时凑数,绝大多数办学者根本不懂教育,办班秩序也相当混乱,更谈不上教学质量。比如,有些办班者以前当过老师,但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有的英语培训班请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临时充数;有的才艺培训班把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编入一个班,老师仅仅是“哄”孩子,而非“教”孩子等。

  提醒:可到各区教文体局查真伪不正规的民办教育机构往往找借口拒绝出示“三证”或只让家长看复印件,那么,市民如何才能辨别这些民办教育机构是否正规?

  记者咨询郑州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后得知,要想知道以文化、教育、艺术等为主的民办教育机构是否合法,可向各区教文体局咨询(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机构,市民可去劳动部门查询)。具体来说,金水区和管城区的可向教育科咨询,二七区和中原区的要问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惠济区的则可向成职教科咨询。此外,金水区的还可登录金水区教育信息网(www.jsedu.net.cn)查询。

  “在参加各种培训班时,首先要仔细验看‘三证’,即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青华山提醒广大市民说,除了看“ 三证”外,还要看培训老师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收集并保存好培训机构所发的招生简章等资料,同时索要正式发票,以便作为维权依据。

  大河报  □记者林辉谭萍文图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