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三天日程巧安排(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前三天日程巧安排(图)
2009年06月03日 15:53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二年寒窗苦,高考就要来了。家长们翘首企盼,最希望看到孩子胜利的手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十二年寒窗苦,终于到了采摘果实的日子。但记者在每年高考时都能看到这样的镜头:或因健忘而懊恼,或因粗心而悔恨。但愿这样的镜头越少越好,于是记者为考生归纳了吃、穿、用、住、行等几大方面的注意事项,愿为考生提供方便,作考前最后的警示。

  考前三天日程安排

  高考的时间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要尽量在这三天里保持和高考时间同样的步调。早上不要贪睡,要求自己在7:00起床(可以让家长帮忙),吃好早饭可以背背英语单词,9:00开始上午的正式复习到11:30考试时间结束。中午尽量小睡一会儿,在下午正式考试的时间开始另一个整段的复习。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整段的复习时间内尽量做到不要分神,保证自己精力完全集中两个小时。晚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老师的建议是不要再看一些复杂的资料,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或者英语填空题做做。当然,看看电视放松一下也好,文科类的考生可以看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给自己考试回答问题储备一些灵感。切记千万不要熬夜复习,这样既不能提高复习效率,也容易使自己陷入疲劳状态,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专家推荐高考前三天作息时间表

  6:00  起床(适当运动)

  6:30  早餐

  7:15  学习

  10:00   点心+小憩

  10:30   学习

  12:00   午餐

  12:30   午休

  (一定要平躺,不能坐着打盹;让大脑充分休息,午睡不超过30分钟)

  13:00   学习

  15:00   点心+小憩

  18:00   晚餐

  19:00   根据需要安排学习

  22:00   睡觉

  (睡前洗个热水澡,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热水泡脚5分钟,有助于睡眠)

  考前一晚如何度过?

  首先应该用很好的胃口来吃晚餐,不必过于奢华丰盛,但可以多有几种菜或小吃品种,而且应该多增加些肉蛋类食品。因为明晨的早餐再好,真正能够摄取的营养也很难马上消化吸收、“即吃即用”,况且早餐也不可能如中晚正餐一样。

  没有必要再看课本或参考书了,如果实在想看可以翻阅语文课文和文学常识(事实上此时“磨枪”所获得的完全是一种心理效果)。

  如果自以为“枪”早已磨得既快又光,那也可以听听音乐或看看闲书。不过在选材方面要注意,乐曲应以轻松明快为宜,书籍以消遣性读物杂志画报或者唐诗宋词之类为好,不要选择那些狂歌劲曲或令人激动的乐曲和作品,因为那样会刺激大脑皮层,使本已相对稳定的兴奋度转移。如果看电视,在选择节目时也应注意这些,要特别注意防止将弓弦绷得过紧。

  考试所需要的文具应该在白天或几天前就已准备完毕了,今天晚上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清点一下整齐地放在透明袋里。然后,便是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了。上床不应过晚,但也没必要太早,免得早早躺下却在床上辗转反侧。尽量保持前一段时间已经调整好的作息习惯。睡前用温水洗洗脚,可以有助于睡眠。

  高考三天日程

  下面向考生推荐几种“过来人”的高考日程,看看别人是怎么安排的,当然不要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一切还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

  轻松型

  第一天:7:30起床,8:00去考场,中午回来12:30睡午觉直到13:30,14:00出发去考场,下午考完回来一直休息到19:00点,看半小时第二天的课程,又休息,直到22:00睡觉。

  第二天:白天同样,除了晚上19:00开始看半小时书,其余时间主要是休息放松,直到22:00睡觉。

  第三天:照样8:00起床,考完了就可以彻底放松了。

  [个人点评]我认为高考考的不光是知识,也是好的后勤,好的习惯。所以高考三天我的习惯就和平时一样,这样才能放松自己的心态,在高考时才能做到最好。

  严谨型

  这三天考试是上午9:00和下午3:00开始。仍然是在早上7:30起床,吃完早餐后看一些令人轻松的书,听听音乐,做一些锻炼舒展身体。8:00出门去考场。中午回家吃完午饭后从12:00到13:00睡一小时午觉,下午适当做一些运动后在14:00去参加考试。考完试后回到家18:00吃饭,19:00外出散步一小时,然后看电视或喜爱的书。22:00上床睡觉。

  [个人点评]高考三天中基本不复习,但时间要安排好,最好每天做有规律的事,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适应考试节奏。

  应试型

  第一天:7:00起床,8:30出门,中午吃完饭12:00,看书到14:00,14:30出门,晚上回来休息到20:00,再复习直到22:00睡觉。

  第二天:7:00起床,8:30出门,中午吃完饭12:00,看书到14:00,14:30出门,晚上回来休息到20:00,再复习直到22:00睡觉。

  第三天:7:00起床,8:30出门,考完试结束。

  [个人点评]高考过程中还是根据下一门要考的科目进行适当复习,这样是为了提前进入该科目的感觉状态,保证在应试中达到最佳水准。当然这种复习绝非再做题目,而主要是理一下思路,看一些基本知识点之类,如语文的名句名篇可以培养语感,切忌再做新题难题。

  吃

  要注意饮食营养,但不要乱吃乱饮。考试期间,考生体力消耗大,精神紧张,因而人体抵抗能力下降,容易生病。因此,这段时间,要保重身体,适当补充营养,多吃大豆、玉米、鱼类、蛋类,动物的肝、肾、心、脑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为提高智能效率提供物质基础,另外一些维生素的补充也十分必要。特别要注意的是饮食卫生,少吃冷饮或燥热食品,家长最好辛苦一下,考场外的小食店最好不要进去啦。

  有医生及过往考生推荐巧克力,对于补充能量和提高大脑兴奋效果不错,但需注意,容易流鼻血和上火的考生,及在炎热天气中,请慎重使用。

  穿

  夏季天气十分不稳定,除了雨伞、雨衣甚至雨鞋等雨具外,多带件衣服不失为聪明之举,毕竟万一淋湿了既可以加也可以换。另外需注意的是,考生不能穿有汉字、英语单词、字母的衣服,特别是在英语考试的时候。在大考时穿上自己的“心水衫”的确可以帮助心情大靓,但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哦。

  用

  这个方面很繁琐,请务必一条条对照检查:

  两证两号

  要带齐身份证、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和准考证上各科目的考试试室、座位号参加考试。今年特别要注意,要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的A或B信息点涂黑,再准确填写姓名、考生号、当科次考试的试室号和座位号,特别是试室号和座位号的信息点必须准确涂好,否则,答卷将无法扫描。

  文具

  按规定考生入场除2B铅笔、书写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试室。考生携带任何书籍、资料及通讯工具(手机、传呼机)等违规物品进入试室,无论使用与否,都会被取消考试成绩。有的考生怕桌子不平影响写字,喜欢带“垫板”,这绝对不允许。另外带有计算器的手电子表也是不允许带进考场的。

  铅笔

  从美术角度讲,真假铅笔的差别可看两个方面:一看笔画颜色。真铅笔颜色较深,且涂色均匀;假铅笔颜色较浅,涂色不均。二看质感。假的铅笔笔尖有颗粒,划在纸上有沙沙响的声音,有凹凸不平感;真的铅笔则笔画平滑。还有专家表示,可以从铅笔断面和铅笔的表面油漆判断:优质的铅笔断面很平整,铅芯居中且比较完整;劣质的铅笔则相反。好的铅笔油漆的表面光洁,有一定光亮度,印字很清晰,没有缺字现象;不好的铅笔则相反。

  水和药品

  自从高考如厕解禁之后,考生们终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带水了。矿泉水或喜欢的其他饮料(不宜太甜)很合适,但凉茶需慎重。记住要装在透明的容器里,饮料瓶子的外包装最好也撕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家长送考,可以带上风油精、眼药水、镇痛片、消炎药、藿香正气水等,这赶考路上,眼里吹进了沙子也不是小事!

  眼镜

  近视的考生可不算少,以前可发生过考到一半眼镜片掉了,举着镜片考完的事!所以戴眼镜的考生最好准备一副备用眼镜,实在没有备用的,那今天就去把现在这副检修一次吧。戴隐形眼镜的考生别偷着乐,你们也最好准备一副框架眼镜,万一隐形眼镜在眼睛里不舒服了,还有得救啊。

  住

  考试期间是否需要午睡?这是一个问题。有专家说,按习惯来。如果平时睡惯了,那这时也尽量要睡;如果平时没有午睡习惯,那么可以不睡。专家说,上午的考试结束后,考生的兴奋点已启动,如果午睡,兴奋点到下午又要重新启动。与机器的启动原理一样,启启停停,可能不利于下午的考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可行的方法。

  晚上建议洗个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睡前吃个苹果或者喝一杯牛奶,都有助睡眠。如果考生因为紧张出现长时间失眠,有的医生建议可以吃一些短效的安眠药,当然这最好在医生建议下进行。

  行

  招考部门一直不推荐考生坐私家车去考试,除非身处城郊或道路通畅地区,否则最好乘地铁和公交车赶考。在中心城区,私家车不仅有塞车的可能,交通事故的风险也大于地铁,且一些考点外实施交通管制,如东山口地区,私家车无法靠近,而广雅中学门口更出现过高架桥塞车,考生狂奔下桥的镜头。

  摩托车是任何人都不推荐使用的交通工具。

  小贴士

  多年领考的高三老师还教了一个办法:今天晚上,所有的文具用品请一式三份,每一件试用没有故障后,分装在三个透明塑料袋里,封好口,考生带一份,家长带一份,第三份可以提前交给领考的班主任或老师。虽然麻烦,但很有用。  本报记者 王倩 实习生 黎春雷 李雅玲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