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考”沪上悄然流行 老师体验学生应试压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师生同考”沪上悄然流行 老师体验学生应试压力
2009年11月06日 14:20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考试成绩好的老师能教得好学生吗?

  □晚报记者 钱钰 实习生 邵菁 报道

  下周开始,本市各中小学就将进入期中考试阶段。在学生们紧张地复习迎考的同时,部分中学的老师们也开始积极备战,因为他们要和自己所教的学生一同参加考试。“师生同考”这一教研体验形式正在沪上不少学校中悄然流行。这也引来一片争议声,“师生同场竞技”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期周刊为你呈现各方看法。

  师生同考不在于考倒老师

  早在去年,本报就报道过光明初级中学师生同考一张试卷的新闻。记者获悉,即将在下周举行的本学期期中考试,学校还将采取“师生同考”的形式。不少走出考场的老师也纷纷感慨:“我只考了一门,感觉有些吃力,但我们的学生还要考五门,他们不容易啊! ”“‘师生同考’这样的考试形式作为该校老师的教研体验活动已推出两三年。从起初的几个学科教研组试点推行,现已发展到了全校实施。 ”该校语文教研组老师陈增玲告诉记者,这样的同考模式,对老师在了解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状态上起着很大的帮助,帮助老师换一个角度反馈了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

  陈老师说,自己已经参加过多次同考,在考试之前会大致看一下要考的内容,但因为试题多出自平时上课内容,所以并不需要刻意复习。反倒是从做过的试卷中,对自己平时出卷命题方向的理解提高了不少。帮助老师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上的漏洞。

  “学校开设‘师生同考’的目的不在于‘考倒’老师,而是为让老师通过考试,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的度。 ”该校预备年级英语教师高飞如是说,老师的考卷不一定是要打分,试后教研组内的分析过程才是重中之重,老师们经过讨论从学生的角度去领悟、反思教学中的漏洞。

  在以往的同考经历中,高老师经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中考的命题趋势并不是一味的高难度,于是,扎实基础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关键。

  老师体验学生应试压力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教师裴蓓告诉记者,虽然学校还没有“师生同考”类型的活动出现,但从2008年开始,学校会组织各个学科老师在中、高考后参加相应学科的考试。试卷会交由学科专家、相关教研员进行批阅。考卷、考试时间、考试模式、成绩发放等,整个过程完全模拟中、高考模式。

  不仅是高三任课老师,所有年级相应的学科教师都要参与。为的是让学校老师切身体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压力,了解考题中出现的难点、教学过程中的漏洞,也是让各年级同学科老师间加强沟通,更加完善初、高中阶段整体的教学流程。

  试后学校不会公开每位老师的“中、高考成绩”,但会组织举办以学科为单位的试卷分析,大家共同探讨、找寻、弥补教学中存在的漏洞。

  对此,有学生幸灾乐祸地说,平时在学校大考小考,被老师折腾得够呛,这次让高高在上的老师也尝尝考试的滋味。甚至有学生还不过瘾,认为应将教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拉在一起排排名次,看看教师能不能考得过学生。

  家长纷纷投出赞同票

  对于“师生同考”这一举措,不少家长都投了赞成票。高三学生家长蔡伟芬女士说,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讲的是80后作家韩寒的文学作品被引用到了一些中学生的考题当中,而当韩寒“认真地完成”这些阅读题时,8道题只做对了3道。

  还有一次,自己的女儿一张考卷发下来分析了一星期,都没有得到标准答案,“那次女儿回来说卷子不会订正。先开始以为她上课不认真听讲,后来才知道,原来老师在公布答案时被同班的一个学生问倒了。过了将近一周,老师才给出了那道题目的‘修正’答案。 ”

  作为学生家长担心有些老师,在出题时连标准答案都不明确,“毕竟,学生在做题时的理解方式和老师出题的理解方式是不同的,师生同考可以让老师从做题人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在考试中的思路,帮助老师在往后答案制定时考虑得更周全。 ”

  争议声

  教师专业发展不宜用应试提升

  不过,关于“师生同考”,申城的教育界也有另外一种声音,有人认为,“师生同考”的形式既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也缺乏对教师的尊重。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职业能力不是“师生同考”能考得出来的。有的教师也许考试成绩不错,却未必能给学生上好课;有的教师考试成绩可能不好,教学水平却不一定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是要把老师和学生捆绑在一起考试才行的。 ”对于师生同考,特级校长杨明华并不看好,他认为,不宜用考学生的方式去考老师,毕竟有的老师年纪大了,记忆力、灵敏度、应试能力可能都不及学生。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不是靠应试提升,而是要靠老师自我提升、强化自我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团队的作用来完成,而不是把老师搞得人心惶惶。 ”杨校长表示,至于有些外地省份将老师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优劣的标准,他认为这种做法更加不妥,会导致教师群体缺乏安全感。

  “师生同考”也要讲究度

  “对老师而言,‘师生同考’是一个好的教研体验形式。”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杨四耕老师认为,能够让平时身处三尺讲台的老师,有机会站在学生角度来切身体验一次考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考卷难度、命题形式等方面作出客观的理解及评价。了解学生在考试时的心情变化、及在考试中可能遇到的难处。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进一步地探索、发掘更好的命题形式及教学方式,做到“以考定教、以考定学”。

  但是,杨主任认为,这样的“师生同考”绝对不能够演变成为老师之间的竞争;不能把考试成绩看作是老师教学能力的鉴定、比赛;更不能将此作为衡量教师优劣的考核标准。

  目前,在部分家长中可能存在误区,“考试成绩好的老师就一定能够教得好学生。相反,连自己所教学科都考不好的老师,就一定不是好老师。”对此,杨主任却认为,上海老师在作答本学科的试卷时,一般都不会“考砸”,而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粗心、差错也是可以允许的。并不是说老师的考试成绩必须要高过自学生,才能教得好。

  到了高考前后,对同一张试卷的作答,许多学生的成绩都能在老师之上,华东师大毕业的老师同样可以教出不少清华生、北大生。 “家长的想法可能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误解。 ”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