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首次内地办学的喜与愁 制度不匹配,前景模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港校首次内地办学的喜与愁 制度不匹配,前景模糊
2009年11月13日 10: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相关阅读:广东高教欲借港澳名校跳龙门 粤港澳高教各有尴尬

  本报记者 叶铁桥

  11月7日下午,在香港浸会大学的大学会堂里,当吴凯凯看到女儿吴静雯从校长吴清辉手中接过学位证书时,兴奋地连续按动相机快门,为女儿定格下这值得纪念的一刻。

  但他的女儿并不是在浸会大学香港本部毕业的,而是来自一个陌生的学校——联合国际学院(UIC),这个学校位于珠海,是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创办于2005年的一所全新大学。

  7日这一天,这所年轻高校的首批245名毕业生来到香港浸会大学本部,参加学位授予仪式。

  这是香港高校历史上第一次为不在香港接受教育的毕业生颁发完全相同的毕业证书。在吴清辉校长看来,这是“在国家高教改革的路上,提供了一种大学新模式的参考”。

  然而这一模式却并未成熟,其前景也在香港和内地制度与政策的不匹配中陷入模糊。

  在内地完全按照香港的教育体制来办一所大学

  2003年初,当吴清辉和研究院院长汤涛来到北京时,他们没能进得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尽管双方已约好来谈合作办学的议题。

  非典的肆虐让校园成了禁区。汤涛说,他们最终在校外与北师大负责人展开了商谈。

  这趟行程的缘起是,2003年的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吴清辉有机会见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嘉璐教授。

  吴清辉说,当时许嘉璐主动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内地办学?”而吴清辉当时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许嘉璐教授说:“这样的话,我看能不能促进北师大跟你们合作,办你们的学校。”

  而这正是吴清辉想要的。2001年当校长后,当时学校的同事都觉得应该向珠三角发展,他和7位同事从深圳到东莞、广州、顺德、中山和珠海走了一圈,考察发展的可能性。

  这趟行程在珠海划上了句号。时任珠海市市委书记的黄云龙(现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非常热心,主动邀请浸大来珠海办学,这所学校就是现在的联合国际学院。

  这所大学也因此成为港校与内地合作创办的首家大学,浸大成了先行者。

  虽然北师大愿意成为合作伙伴,教育部也希望批准申请,但在浸大看来,2003年起施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却限制了浸大的办学自由度。吴清辉说,要想真正践行浸大的办学理念,而不是办出个四不像大学,就必须有更大的办学空间。

  最终,几经协调后,教育部决定,香港和内地办学可“参考”这个条例,而不作硬性规定。

  “‘参考’给你突破的空间,比如学校可以用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任命我为校长和法人代表,这些都是很大的突破。”吴清辉说。

  “内地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制,而UIC的管理体制、教授治校、办学理念、学科设计完全按照香港的教育体制来办理。”UIC常务副校长郭少棠教授说。

  “要倒苦水的话,一天都倒不完”

  创校的过程很是坎坷。用郭少棠的话来说,就是“要倒苦水的话,一天都倒不完”。

  联合国际学院的首批招生始于2005年7月,当时内外条件都不成熟,连校舍也正在建设之中。

  但学校还是决定招收第一批学生,吴清辉校长说,当时的认识是,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开头,不如早一年招生积累经验。

  但他们的首次招生之路并不顺利:学费标准递到广东省物价局审批,物价局不批,问凭什么收这么高的学费,没有先例。国内大学一般每年是五六千元,但UIC的学费是每年3万多元。

  几经协调,学费标准最终批准了下来。但录取时间已过,本科第三批都已经录取完了,学校只能在本三中补录。

  这批学生最终获益巨大,他们以本科三批的录取分数线,获得了浸会大学的学位证书。但首届招生的274人中,最终只有245人获得了学位。超过1/10的学生被淘汰。

  在郭少棠看来,教学理念的差异、内地和香港生源的不同特点、教学方法的差异,还不是联合国际学院遭遇的难题,最大的困难来自两地的教育政策基于价值观、制度、法律和规章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时时发出碰撞。

  在香港,浸会大学属于非营利的公立大学,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联合国际学院,也是非营利性质的,虽然学费较高,但成本更高。然而在内地,联合国际学院的性质是“民办高校”,不仅得不到投入,反而还要征税,角色身份非常尴尬。

  缺少香港经验的内地行政人员也颇让郭少棠头痛,香港的职员以专业性和服务精神闻名于世,但在内地就不一样了,学校曾发生过一次非常混乱的宿舍调整风波,学生事务处事后坦承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办学逐步走向正轨,联合国际学院的办学理念渐渐得以展现,师资队伍建设也有大的发展,目前,国际师资已超过一半。生源质量也逐渐得到提高,今年已在内地16个省份实现了本一录取。最重要的是,学院的办学质量得到了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评审。该委员会负责评定香港高校的学术水平,并因此决定分配各高校的资助份额。

  但在郭少棠看来,虽然获得了不少肯定,但学校的前景仍不明朗,如政策差异如何廓清,学校性质如何明确,经费如何筹措,都将决定学校将何去何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