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桥牌进课堂,公选课费思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评论:桥牌进课堂,公选课费思量
2009年03月06日 14:15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广东华南农业大学的“桥牌”课正式开课了,作为一门“公选课”,受到许多学生热捧。可学校的这一举措,也引起了家长的不解和担忧:交了那么多学费,没想到却在学校学打牌。可是,在这种“热捧”与“担忧”之外,桥牌进课堂,也还有着自身的喜与忧。

  对于许多打过桥牌甚或是“精通”桥牌的“牌友”而言,诚如其名,桥牌能在参加者之间架起一座“智慧与协作之桥”。通过桥牌,不仅可以锻炼智慧,桥牌的你攻我守、纵横捭阖,简直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来不得半点大意;桥牌也能锻炼个性和脾气,让人懂得协作的重要……正因桥牌的种种益处,小平同志将其誉之为“头脑体操”。“股神”巴菲特则曾表示:“如果有3个犯人喜欢打桥牌,我不介意住在监狱里。”从他们形象的比喻和诙谐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桥牌的诸多好处。现在,华农大打破常规,将桥牌作为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桥牌课进课堂”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公选课程的困境。在许多高校,公选课程近乎到了“有名无实”的境地。有的是学校对学生有要求,必须修满几门公选课程;有的是学生为了增加学分的需要;有的则纯粹是为了一个“合理逃课”的借口;也有的是为了让毕业成绩表上“好看一些”才选修某些课程……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公选课往往都是“选的人满满,来的人寥寥”。一方面有人 “要上”,一方面又上课“看不到人”,对许多公选课的老师而言,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种困境之下,有关高校或许也应该思考了,已有的公选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欢迎”?或者说,怎样的公选课才能让学生受欢迎?

  近年来,学生在校“所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所需”之间的巨大“鸿沟 ”一直未能真正有效超越。直至日前,一些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都提出国家应该推行“实习制度”,以缝合两者之间的差距。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当然不能意味“惟技术至上,惟实用至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究竟怎样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恐怕迄今没有几个高校能解释清楚,能给出明确的方案,更遑论成效显著的实践了。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当然不是增设“桥牌课”所能解决的,但其中透出的信号却是明确的:有关方面需要扎扎实实地对现行大学生教育体制动动“手术”了。  -李迎春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