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大学生表示大学教师对自己一生都有影响(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88.1%大学生表示大学教师对自己一生都有影响(2)
2009年04月14日 09: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海归教师”不及“本土教师”?

  采访中,不少大学生表示“现在的教师只忙于做课题,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今师生关系更功利化了”,“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调查显示,40.9%的大学生对当下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太满意”,50.4%的人觉得“一般”,仅6.7%的人表示“满意”。

  北京某高校在读研究生小王告诉记者,有些老师上课会“尽情使用专业词汇”,很多词汇学生都听不懂,“有炫技之嫌”,甚至有时候下课铃一响,老师就夺门而出,不见踪影。“我们也很想问问题,但一堂课下来,不懂的地方太多,就懒得去问了。我很怀念高中的老师,很认真仔细,和学生的关系也很亲密。”

  调查显示,70.4%的人认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听懂课程内容,而不是自说自话;72.6%的人认为教师上课应该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86.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能给教学生前沿知识和观念,拓宽学生眼界;56.2%的人认为教师应严于律己;39.1%的人认为,教师首先应该科研水平突出,学术成就出色。

  “绞尽脑汁让学生喜欢授课内容并明白授课内容,是教师的责任。”王咏梅说,她教授的审计学课程如果只依靠书本,学生很难抓住课程精髓,需要平时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搜集审计实践的经典案例和故事,从故事中抽丝剥茧,再结合理论进行验证,就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不过,当下大学教师水平确实参差不齐。”王咏梅说,2001年起,高校教师的收入有了一次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经济类、法律类、公共关系类这样的热门学科。一些有学术资源又喜欢投机的人把这个信号当成牟利的手段,研究经费、国外基金和国家拨款成了他们抢夺的资源,使他们开始追逐名利,不务正业。

  调查显示,62.1%的人认为大学教师首先应教书育人,然后才是做课题、申请项目。

  此次调查中,还有大学生留言表示,当下国内盛行的引入“海归教师”的做法,成效并没有想象中的明显,一些“海归教师”甚至不及“本土教师”会讲课。

  调查显示,21.9%的人觉得“海归教师”在某些方面比“本土教师”有优势,但差距不大;12.8%的人认为两者水平差不多;但更多的人(42.2%)认为孰优孰劣要因人而异;7.7%的人认为“海归教师”的优势很大;4.6%的人认为“本土教师”比“海归教师”做得更好。

  “片面地说‘海归老师’不会讲课是不负责任的,我的海归同事当中,获得学生认可、得到学校教学标兵奖的老师也有很多。”拥有美国匹兹堡大学会计系博士学位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罗炜说,美国大学课程的设置非常有系统性,教学配套的设施和材料都很丰富,而不是只有一本教材和一份讲义。“海归教师”会帮助国内的课程设置渐渐跟上国际先进的步伐。

  但罗炜坦言,“海归教师”也存在问题和挑战。国外的研究发现,一个研究型学生转变为合格的教师大概需要六到七年时间。作为教师,不仅要致力于自己懂,还要考虑如何将知识转变为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而让别人懂的过程会比自己弄懂更艰难,需要长期的训练。

  “我们希望学生能给我们一些时间,因为学习和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海归教师’可能对国内情况了解不够,上课时不能贴合国内特色,但我们会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尽快本土化。”罗炜说。 本报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陈彦青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