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负"校长与教师打"游击" "减负"难题如何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为"减负"校长与教师打"游击" "减负"难题如何解
2009年04月14日 16: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山东省博兴县博昌街道办事处伏田小学校长王学农抽查学生书包的重量。该校规定每天放学学生带回家的课本重量不得超过1.5公斤。王蕾 孙国栋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编者按: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减负”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中小学久而未决的棘手难题,日前媒体关于“示范校为应试一天学18小时,女生压力下选择自杀”的报道,更是说明了“减负”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勇挑重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使命,“减负”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增负”,我不得不

  -麻风安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校长,我经常阅读一些教育类的报刊杂志。看到别的学校进行这样那样的改革、探索这样那样的教学方法而成为名校,我也曾满腔热情,跃跃欲试。听到领导多次要求减负,我也曾想遵照执行,以落实这件利于师生的好事。

  作为一名九年级教师兼班主任(我一直带着课),亲眼看着学生们每天马不停蹄、眼神疲惫、没有活力,我难道不心疼吗?偶尔,我领着学生打打篮球、乒乓球,他们欢呼雀跃,围在我身旁不肯走。

  遗憾的是,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不能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运用不上在师范时所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上级要求双休日只能布置少量作业,我也曾为此高呼“领导英明”,然后天真地去执行。一个学期后,效果格外明显。暑假后开学,我们学校以往车水马龙的盛况不见了。我赶忙召开全体教师紧急会议,大家左思右想不知道哪里做错了。后来经高人指点才如梦方醒:仅仅因为我们实行了双休日。我们赶紧亡羊补牢,到村里去宣传国家和上级的政策,可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乡亲们都说:“说啥也不能上公办学校,一个星期只上5天课,双休日还没有作业,管得那么松,孩子咋能学得好。”我们解释:“我们按科学方法安排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5天已经足够保证孩子们学好。再说,只学习,不玩耍,怎么能保证大脑充满活力呢?”“我就不相信时间少了能学好,你看人家私人学校,两个星期才让回家一回,小学一年级就有早晚自习。哼哼!”当我校教师向乡亲们介绍,到我校学习可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贫困寄宿生每个学期可以享受生活补贴375元。乡亲们的回答足以让我以头撞地:“便宜没好货。”虽说我可以坚持自己的做法,等到见了成效,证明了自己,生源自然不缺。可那是一个很漫长的周期,不是一年两年能证明自己的,谁敢去赌这口气呢?

  看到人家学校熙熙攘攘,我校门可罗雀,教师们心里都很难受。强烈要求抖擞精神,全力一搏。下学期,我立刻“改邪归正”,把5天工作制改为6天。可是即使这样,依然不能讨得乡亲们一个“好”字。因为我们是走读和寄宿结合的学校,一到中午放学,附近村子的学生就要回家吃饭。于是,又有人说:“你看人家××学校,两个星期都不开校门,必须吃大伙,即使家长送饭,也只能由老师传递,瞧,多严!一中可好,一放学就让学生走。”天哪!放学后让学生们在乡间小路上散散心、休息休息大脑难道不好吗?于是,在一片“一中管得不严”的议论声中,我只好挥泪关校门,并把我学到的、读到的所有先进教育理念一同锁在心里。

  以往,我常常建议教师们带着学生出去走一走,进行各个季节的郊游,看一看大自然的美妙,可如今不行了。学生们一出去,与我们隔河相望的老乡就会说:“看看,一中的学生又出来玩了,我说的没错吧?我的孩子到××学校没错吧,就是不能让他玩。”无奈,我也只好像一些兄弟学校一样,以安全为由,禁止郊游。如果学生闹得很了,我就让他们站在楼上向远处看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远处剪影一样的柳树,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总之,学校大门以外,我不敢再越雷池半步,只是在校园内,多开发一些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愿望。

  现在,乡亲们又改变了他们的评价:“这两年,一中又好了,管得可严了,封闭式教学,任谁也不能随便出去。”听了这样的评价,我不知道是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在我们这里,乡亲们一般文化程度都不高,暂时还不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呢?现在乡亲们认为“好的教育”就是“管得严”,不给孩子们任何玩的时间和自由。增负,我是不得不。(作者为河南省项城市贾岭一中校长)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