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将“人格证书”一棍子打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且慢将“人格证书”一棍子打死
2009年11月14日 05:56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海交大正酝酿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一份学业成绩单、一份能力方面的证书、一份“人格证书”。“人格证书”所包含的内容初定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上海交大也意识到准确描述学生“人格”的困难性,所以学校会经过多层论证及检验,最终出台考核方案。(11月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让人想不到的是,网友和评论人士对上海交大此举的态度完全是“一边倒”,几乎无人赞同,甚至有评论者直称“上海交大给学生发‘人格证书’是草菅人格”。他们质疑和批评的焦点集中在“人格证书”的可操作性上。但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上海交大的“人格证书”制度尚未开始实行,至于如何操作,还处于设计阶段。该校校长张杰就坦承:“出台‘人格证书’的时机还不成熟。”既然上海交大还没确定如何颁发“人格证书”、对学生人格如何评判,批评者们又为何颇具“前瞻性”地要将“人格证书”一棍子打死呢?

  其实,“人格证书”最终成与不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颁发“人格证书”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这两天,在大师钱学森远去之际,“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上海交大拟颁发“人格证书”的消息在这时候公布,或许只是巧合。但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将拟颁发“人格证书”的用意归结为,“我们需要许多有创新能力的领袖人才。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培养人可能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这,不正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吗?

  至少从理论上来说,上海交大通过向学生颁发“人格证书”以体现对人格素质培养的重视,并没有错。当然,“人格证书”在操作层面上十分不易,但如何完善人格评判机制并落实到一纸证书上,这是设计者们需要考虑的事情。笔者所关注的是,人格或将作为与知识、技能平起平坐的培养要求出现在高校里,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吗?

  在大学培养体制中,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道德人格三者孰轻孰重,无从考量。但从现在绝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案来看,理论知识仍是第一位的,实践技能正在受到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唯有道德人格培养,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上海交大拟向学生颁发“人格证书”,起码证明人家意识到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不论其最终能否操作成功,我们都不该横加指责,更不该在它还没实行时就将其全盘否定。(王怡波)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