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全球第一 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 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
2010年02月11日 16: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芬兰人认为打好基础比抢先起跑更重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芬兰学校的运动会

  编者按: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长跑比赛,也清楚地知道:起跑时,冲在前面的人并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后来居上并最终成为胜利者的人比比皆是。但一旦从赛场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就常常忽略了这个事实。

  无数家长在“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之类口号的蛊惑下,纷纷将孩子送进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学习,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如此看来,“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并非教育的要诀。将人生看成一场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对孩子的教育,你或许会有全新的体验。

  人生真的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改进,考试的目的不是要给孩子带来挫折和惩罚,而是要让孩子和老师共同了解对于学科的认识到了哪里,最终求得大家共同进步。——陈之华

  【冷言观察】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顾雪林

  如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教育产品广告宣传:“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每看到这样的宣传,我不禁哑然失笑,心想,又有教育掮客们开始忽悠家长了。

  于是,什么胎教、零岁教育班、婴幼儿识字班、奥数班等风起云涌,让那些年轻的妈妈爸爸们目不暇接,晕头转向,乖乖掏钱。而这些家长们不知道,当孩子小小年纪奔波于这些辅导班时,他们让孩子加速失去的是快乐的童年!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哪有什么“人生的起跑线”?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是起跑线。学生们每天都面临新的起跑线,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你赶我超,谁也不可能是永远的第一。一时落后了并没有关系,想办法赶上来就是了。你在这方面落后,可以在那方面赶上;你今天落后,可以明天赶上;你小学落后,可以中学赶上;你在学校里落后,可以在社会上赶上……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你落后了;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你则可能就是胜利者。

  爱因斯坦曾经输在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起跑线上,他在上小学、中学和大学时并不出色,是个偏科的学生,是个让老师们为他的成绩头疼的学生,他甚至在念中学时被开除过,大学是复读一年才考上的,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他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是用静止的、“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误导家长,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这些人常常用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岁看老”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什么教育!谁是“三岁看老”的?大思想家孔子?大文豪曹雪芹?革命领袖毛泽东?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谁不是靠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勤奋学习来获得成长的动力的?

  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通过终身教育获得成功,不需要“赢在起跑线”上,这已经被无数人的成长一再证明。

  成功的教育应当是多数人享受教育的成功,而不只是少数人的成功。遗憾的是,在今天,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往往很少能体会到自己孩子在教育上的成功。当你的孩子是全班第一时,老师告诉你还不是全年级第一;当你的孩子是全年级第一时,老师告诉你还不是全校第一;当你的孩子是全校第一时,老师告诉你还不是全市第一。接下来还有全省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只有一个,可能还不是中国的孩子。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全中国的孩子在教育上都是失败的了。显然,这是谬误,可这种谬误让今天的无数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品尝成功的教育,对中国家长而言,真难!难于上青天!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能从小享受表扬?不能从小享受一点一滴的教育的成功?不能从小快快乐乐地上学?

  出生于1592年的夸美纽斯是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现代教育理想主义者,他曾用令人生畏的措辞描述学校教育是“男孩子们的一种恐怖经历,也是对他们智商的扼杀。”他认为,没有一个人的智力差到不能提高的程度,教育应当是普遍的,适合社会中所有的孩子。可我们的一些学校仍在公开地搞智商测试,搞成绩排名,搞惩戒教育。今天的智商测试,能代表孩子们明天的智商吗?今天的成绩排名,难道不是对那些一时落后的孩子的一种人格侮辱吗?在全社会提倡和谐、以人为本的今天,还有人举起封建主义的大棒,大言不惭地宣扬“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严重点说,这是教育思想的倒退!退一步说,不能因为历史上出过棍棒底下的孝子,就让今天的孩子一生蒙受棍棒威胁的阴影。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慢工细活,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的成果在一个人接受教育时往往看不出来,而在他进入社会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时才被反映出来。一般而言,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在本质上都不能反映教育的成果。前者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测评,目的是改进教学、提携后进。后者是为高校选拔学生,其最大的意义是选拔,而不是比谁高谁低,落选者不一定就是水平低的。从古至今,名落孙山的成功者,多如过江之鲫,而当时那些金榜题名之人,如今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位?

  教育,需要的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教育的“马拉松长跑”中处处都是起跑线,成功者将是那些持之以恒、终身学习的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