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各有“高招” 甘愿“自投罗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求职各有“高招” 甘愿“自投罗网”
2009年05月05日 17:37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思维和方式也开始变化,或突发创意,或自降学历,或甘愿“自投罗网”——

  在北京,北方工业大学数学系0501班班长王丹珂,成了名人。他把班上20多名同学“包装”后放到淘宝网上“拍卖”,还起了个很时髦的网店名“我是班长我的班”,并因此帮许多同学找到了工作。

  现在,“不是他在找工作,而是工作在找他”。

  一场持久不退的金融海啸,让就业市场需求锐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思维和方式也开始变化,或突发创意,或自降学历,或甘愿“自投罗网”,大学生的这些另类求职举动,真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高招”。

  好创意吸引众多“买家”

  王丹珂在3月10日开设淘宝网店铺“我是班长我的班”,店主名是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wangdanke1”。第一批“挂拍”的15名同学,每人都贴了几张个性鲜明的生活照,还有学习简历,并“标价”从2000元至3000元不等,算是月薪要求。

  这种新颖的求职方式,引起都市类媒体极大关注。王丹珂一夜窜红,用人单位也蜂拥而至。在挑挑拣拣之后,“群众演员、卖保险”之类的“项目买家”被淘汰,许多原本愁眉不展的同学,纷纷到相中的一些用人单位前去“试用”。因他们还有几个月才能正式毕业,所以“试用”也正常。

  据记者观察,开张一个多月后,淘宝网店铺“我是班长我的班”依然有“买家”在出价,店主也依然客气地在回应,也许此时还有些同学没有被“卖出”。

  这是一个用另类创意求职成功的典型案例。好的创意可以让求职大学生不再被招聘大会的茫茫人海所淹没。

  如此上岗犹如自投罗网

  家在北京马上就要从大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刘萍,一直幻想大学本科毕业后能进入一家合资企业,起薪点不低于3500元。但金融危机让她的美梦破灭。她开始不再过分地追求“体面”的工资,只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干着,不让家长着急。

  刘萍在网上看到一家企业招会计,工资低得让她实在不好意思,只是她所希望的三分之一。那家企业还限定只招大专毕业生。

  但刘萍希望得到这个职位,她灵机一动,将求职表中学历一栏填上了“大专”。简单地考试过后,刘萍被录取了。她后来了解到用人单位就是要压低工资,才定出了 “大专”的限定条件。如果你的学历更高,用人单位负责人会暗自欢喜,却佯装不知地给你一份低工资。这算是你自投罗网,有苦说不出。刘萍只能抱怨生不逢时。自降学历虽然是找到了工作,却丢失了一点儿说不出来的东西。

  带资实习代价有点贵

  如果说刘萍的就业靠“灵机一动”,那么,贾兰的找工作就有点代价昂贵了。

  贾兰在大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各种证书考了五六种,满以为“手拿敲门砖,不愁金饭碗”,但她没想到现在学计算机者“人满为患”,工作并不好找。贾兰从电话号码簿上查到一家企业,就跑去主动要求实习,心里想:“好好表现,几个月后毕业了没准就能来这家企业上班。”

  哪知老板门槛精,马上提出要收实习培训费6000元。贾兰觉得“太贵了”,怕交了6000元,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老板说:“现在流行带资上岗,你不信去别家问问。实习期满可以和你签三年合同。不交钱,我们就不接收你实习。交了钱,实习期满后,如果你不愿在我们这儿就业,我们可以多次推荐你到其它企业联系就业。”

  贾兰一打听,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老板们特别会算账,收6000元可以顶三个月工资;在此前“实习”三个月还可以不发工资,等于白用她干半年工作。过去,国家规定招工不得收取保证金;现在,这笔钱变成了“实习培训费”。

  国家无法禁止收实习费,企业就钻政策的空子。这点,贾兰虽然是看明白了,但目前还在无奈地“实习”,要7月份毕业后才能按约定拿到工资。“这就算是投资就业的新门道吧!谁让工作这么难找呢?”贾兰真的很无奈。

  另类求职也要提高警惕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多达611万,加上过去三年的未就业毕业生数量480万人,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总数逾1000万。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十分关注。

  北京市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郭兴昌日前对记者表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管用什么方式求职,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就可以证明自己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否则,用人单位否认曾雇用过你,就很麻烦。

  据郭兴昌分析: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容易盲动,不计后果。如果这样的话,最容易落入用人单位的圈套,经常会发生拖欠工资等事情,所以“另类求职”也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大学生们不要向用人单位无条件妥协,不要默许劳动合同中写上许多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否则后患无穷。

  此外,郭兴昌认为大学生求职时张扬个性,有利有弊。容易吸引眼球,但要恰如其分,否则会适得其反。特别是不要急于求成,要多跑几家,对比哪家条件更优越。 “当然,挑花了眼也不好。”根据就业形势,将薪酬标准调低一些是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但也不能眼看是个陷阱还硬往里跳。

  本报记者 丁国元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