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广州经适房查出14户家庭有车 一户申购者有宝马

2011年09月07日 09:4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下午,广州今年首批推出的3824套经济适用房举行评分排序仪式,9048户拿到《准购证明》的申购家庭参加了评分排序,其中4972户家庭取得购房资格(其中1148户为购房后备家庭)。记者了解到,有22户申购家庭不符合申购条件,被取消购房资格,其中有一户申购者竟被查出名下有宝马车。

  有政协委员指出,由于经适房可交易的属性,部分谋利者试图进入该领域,可能导致本不属于被保障范围的人占据宝贵的保障房资源。

  首次进行车辆核查查出14户家庭有车

  昨日下午,评分排序仪式现场,吴女士紧张地盯着投影屏幕。

  随着启动按钮按动,广州今年首批经济适用房申购家庭名单在投影屏幕上快速滚动并最终排出分配顺序。

  吴女士一家挤在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盼着能早日买到经适房。3年前,由于分数太低错过了自己的心水房。她这次看中了聚德花苑的零星房源。

  据介绍,本批经适房主要集中在首度亮相的广氮花园、安厦花园,还有120套零星房源散落于6大成熟小区内。价格方面,基准价在2470—4445元/平方米之间,位于天河的一套“最平经适房”总价仅14万元。

  这3824套经适房在短短11天内吸引了超过7万市民参观,其中有9070户家庭登记了申购意向,申购比例高达1:2.37。

  吴女士没有想到,超过9000户的申购大军中竟然有浑水摸鱼者,属于住房困难户的保障房差点落入“装穷”的申购者之手。

  有市民留意到,有些申购家庭在数年前便已取得《准购证明》。“时隔几年,这些家庭的人口、就业、收入及居住状况,可能都已经发生变化,当时的‘临界’家庭现在是否仍符合资格,需要认真复核。”

  这种担忧果然成为现实。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对9070户申购家庭进行资格复核发现,饶顺钜等22户家庭不符合经适房申购条件,市住房保障办按规定取消其经适房购买资格。其中有14户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大于10平方米,程光前等7户家庭资产净值超标。按照规定,申请经济适用房的家庭人均资产净值不能超过11万元。

  资格复核还发现,有22户家庭因住房情况发生变化,广州市住房保障办按规定调整了这些家庭的轮候分数。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资格复核首次进行车辆核查,发现有14户申购者属于有车一族,部分家庭资产净值超标,甚至有一户家庭竟然分期付款买下一辆价值30多万元的宝马车。

  政协委员算账:经适房一年升值14万

  作为广州政协委员,曹志伟在今年年初的广州市“两会”上提出了应该全面停建、停售财政投资的经适房和限价房,并严格限制其转手交易的建议。

  “出现开宝马车买经适房的案例是必然的,对这些人来说,骗一下没有损失,大不了以后不再申请。”曹志伟昨日表示。

  他认为,由于经适房可交易的属性,谋利者千方百计进入该领域,这可能导致本不属于被保障范围的人占据宝贵的保障房资源,令其保障性质成为空谈。

  根据《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经适房自签订购房合同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的,由市住房保障办优先回购或安排取得经适房购房资格的家庭购买,回购或购买价格按原购房价格每年扣减1%计算,且原住房性质不变。购房满5年转让住房的,购房人需缴纳土地收益等价款,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适房差价的80%计收。据了解,这一比例为全国最高。

  曹志伟算了一笔账:荔湾区芳和花园经适房在2010年售出时的基准价格为4722元/平方米。而其周边的瑞安花园现价是17000元/平方米、翠竹苑为23800元/平方米。如果以价格较低的瑞安花园为标尺,经济适用房业主只占20%差额来计算的话,(17000元/平方米-4722元/平方米)×20%=2455.6元/平方米,以60平方米的房子计算,该房一年时间的市场差价获利达147336元,5年后的升值分成获利空间更大。

  ●“政府应该对已售的经适房和限价房在转手交易时有所限制,可运用优先回购权将其回购,避免其流入市场,政府回购以后提供给新的适合条件的人群作公租房使用。”

  记者从昨日的广州经适房评分排序仪式上了解到,广州首个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项目——松洲经适房项目将在下月中旬推出426套经适房,南方钢厂、大沙东等保障房项目预计明年可以预售,“同类保障房的数量比今年要多”。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8月底,广州今年计划筹建的84959套保障性住房,目前已完成47045套,占总目标任务的55.37%;2008年至今,广州市已累计解决75376户家庭住房困难,完成解决7717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总目标任务的97.67%。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