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再现“炒楼花” 看淡楼市炒家着急出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北京楼市再现“炒楼花” 看淡楼市炒家着急出货
2010年01月18日 15:17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华贸城13号楼南向一居室,价钱略低于周边二手房,需等产权证下来后再办过户”;“DBC加州小镇二室一厅一卫,三期期房低价出售”……不少去年热卖的期房,还未入住,就又以期房的姿态原样出现在二手房市场,甚至包括上个月刚开盘的朝阳首府房源。

  记者发现,目前二手房市场上,期房房源量大增,去年几乎绝迹的“炒楼花”现象再现楼市。据中原地产的统计,部分去年12月开盘的项目,已经有约10%的成交期房开始挂牌出售,预计这种现象近期还会增加。

    去年抢买现在抢卖

  安小姐是在国贸上班的一名普通小白领,去年10月她以每平方米13000元左右的价格抢了一套一居室。说到“抢”这个字,安小姐说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的情况是不到1000套房,6000多人排号,她是费了不少周折才弄到一套。

  目前周边新开的楼盘均价已经到16500元了。安小姐一算,两个多月就挣了近20万元。因为近期抑制房价的新政不断,她就有了“出手”的心,本来这套房子也是投资用的。

  上网一查,安小姐被吓了一跳:已经有不少“邻居”捷足先登了。目前至少有10个左右的业主在卖。

  “现在这种房子太多了。去年市场上热卖的一手房,虽然还没入住,但现在在二手房市场上都有。”一位知名中介机构的经纪人向记者介绍,并列举了合生·麒麟社、阿尔法社区、橡树湾、融景城等十多个项目。

    投资型买家抛盘增多

  北京中原地产相关负责人介绍,期房转让很早以前就有,参与期房转让的多数是投资型买家,以前一般称为“炒楼花”,一套房在还未使用前很可能已经交易过很多次。后来,为了打击投机性购房,相关部门禁止了期房转让类交易,加上去年市场一直涨,投资客不急着出手,这种现象少多了。

  房价经过近一年的快速上涨,不少投资型买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国家抑制房价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一些敏感的投资者看淡未来房价涨幅,认为目前大涨的可能很小,到拿到房本再交易时,市场不可预测,于是纷纷开始决定“离场”,“炒楼花”的现象就又多起来了。

    “楼花”价比新盘低20%左右

  记者从这些“二手楼花”中看到,虽然现在是期房,但价格一般会比开发商推出的房源低10%至20%,甚至更低,如通州的天时名苑近期开盘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左右,而中介提供的二手期房价格只有14500元左右,比新开盘价低了25%左右。

  尽管如此,这些二手期房的成交情况并不太好,不少房源登出半月有余,都未能出手。一位中介告诉记者:“这种房子基本都要求买家一次性付款,能一次性付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买房人不多;此外,这类房子暂时不能过户,多数房主出手时,都是和买房人签订自拟的买卖合同,拿到房产证后再过户,尽管也有部分房主可以让开发商帮着改底单,但买房人不敢贸然轻信。所以现在这类房子是打听的人多,买的人少。”D155

    给您提个醒

    买“楼花”有风险

  业内专家提醒购房人,期房转让,虽然买卖双方可以签署转让合同,但期房转让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是最常见的房地产纠纷之一。对于此类纠纷,期房转让的受让方承受的风险非常大,建议购房人不要贪便宜,轻易出手。

    常见的期房转让风险

  - 卖房人毁约造成原协议无法履行。期房转让从签协议到实际过户可能间隔比较长时间,这期间可能产生很大的变数,一些卖房人因为房价上涨,甘愿承担违约责任毁约,给买房人造成损失。

  - 在买卖双方签订期房转让协议以后到再交易过户期间,房主如果将房产抵押或者再变卖,买方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 现在虽然已经增加了营业税等税费,但是很难说不会有新增加的税费,而且贷款也很可能收紧,这些都是提前签订好的买卖协议中很难预料到的。

  上海楼市成交量下降 卢湾区上半月“零成交”

  楼盘扎堆优惠促销 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跌破两万元

  今年房价不会大起大落 “拐点”近期不会出现

  投资和投机者或退出楼市 房价下跌已经没有悬念

  近20名租户挤住百平方米房屋 天通苑首拆群租房

  中国高房价引全球关注 亲戚朋友成购房"外援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