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明年楼市大势仍将上扬 一线城市小幅调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业内:明年楼市大势仍将上扬 一线城市小幅调整
2009年11月04日 15:05 来源:四川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为什么要畅想2010年的楼市?为开发商决策提供依据,为购房者提供建议,为政府提供参考。

  在畅想之前,首先必须搞清几个基本事实,弄明白几个基本问题,否则畅想只会是瞎想,预测只会是意淫。

  需搞清几个基本的事实:    

  1、见底,和上升。国内宏观经济见底了,而且处于上升通道。房价、房地产投资都在6月份扭转整体跌势,成交量年初回暖,CPI则在今年8月已经见底。

  2、保持和善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激进的货币政策基本告一段落,四季度到明年都是处于修正状态,就是保持政策额延续性,同时微调先前“以毒攻毒”救市法的副作用。

  3、微缩和微胀。今年全年是通缩,明年全年是微涨。通胀预期不等于通胀,事实上,今年全年还是整体通缩(经济基本面),明年的通胀也不会超过5%,也就是略微通胀。 但具体到楼市,则已经是通胀了。今年这轮房价上涨,其实是资产价格在流动性过剩时的必然反映,而这也恰恰是新一轮通胀的前奏,不过明年的总体通胀幅度不会很大。

  4、适度宽松的实质是“适度通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刺激内需的角度讲,其实质就是“适度通胀”,这是一句潜台词!之所以要这么做,除了市场经济救市的惯例意外,我们国家老百姓的储蓄观念特别强,也是主要原因,目前居民存款总数已经达到20多万亿,不让钱变得不值钱,内需怎么能拉动。

  5、房地产的地位。房地产的基础性行业和支柱性地位,决定了他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它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建材、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纺织等50多个行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自身10.98亿元。另外,房地产业在国家GDP的比重接近10%,是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

  需明白的几个基本问题:

  1、此轮调控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此轮调控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推动投资,(出口要看国际环境)。因此,政府才没有在08年对楼市下重手,上半年发力后就在下半年转入扶持,这和楼市的特殊地位有关。

  2、这轮调控到底救了谁?与其说此轮调控是救了楼市,不如说是救了经济基本面,与其说救了房价,不如说救了需求,救了成交量。与其说救了开发商不如说是“利用了”开发商。

  搞清了楼市基本事实,和基本问题,就可以知道决定2010年楼市大势的关键点了:

  一、信贷政策:

  由于目前拉动经济基本面增长的主要行业,比如楼市、房市等,都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能否持续为就业和拉动经济做贡献,归根结底要看金融形势。

  明年的楼市由于开发惯性和囤积的土地入市,在信贷上的依赖只会有增无减,再由于楼市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明年的信贷政策依然持续适度宽松。按照现在的速度和信贷基础数量,今年全年信贷增长将在28%左右,也就是全年可能有9-10万亿被投出去,明年的信贷政策在延续性为主基调的情况下,还将保持适度宽松,否则,烂尾楼将会在各大城市呈现,此轮调控也将前功尽弃。

  二、系列救市政策:

  救市的系列政策,比如减免税费、购房补贴,甚至购房入户等等政策,尤其是二房的营业税年限问题、起着利率等,在基本完成就是使命的情况下,也都会有序撤离,但由于四季度时注册的观察期和空白期,年底将是这些政策有序退出的最可能时机。

  因此,明年的楼市还将是大势保持上扬,但像北京、上海等一线涨幅过猛的城市,则免不了要有小调整,至于时间则随着政策的松紧,自身供给的矛盾而变化。也许你会抱怨没有确切的涨跌时间,但笔者只能说:政策调控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调整。而只有制度出台,才是相对静态的过程。目前国内、国际的形式,还有很多方面很微妙,还有很多方面正在观察,这个时候我告诉你一个确切的涨跌时间,你敢信吗?

  至于CPI、财政支出、及外等,说来繁琐,而且说来话长,笔者仅对影响2010年楼市的两大主要政策:“信贷政策”和“系列救市政策”加以分析,这也符合了“抓主要矛盾”的分析惯例。至于房价如何变化,笔者会单独在做详细分析,窃听下回分解。(张宇良)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