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下的“蜗居”叹息 雷人话语揭示规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高房价下的“蜗居”叹息 雷人话语揭示规律
2009年12月24日 11:22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部《蜗居》引起了无数都市男女的共鸣。他们在攒房子首付款的过程中,眼巴巴地看着房价一日比一日高,而自己的存款似乎总是差一点点……该电视剧编剧六六说:“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然而,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让火热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也没有让高企的房价低头。经过2008年的短暂调整之后,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又昂首向上,房价重新站上历史高峰,也引来一声叹息。

  楼市泡沫再次泛出

  近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房价连破2万和2.2万两个关口,与去年13665元/平方米的均价相比,分别大涨46%和61%。而2007年,曾被我们誉为上涨最快的年份,涨幅居前的深圳,其平均涨幅也不过是30%左右。

  对于猛涨的房价,六六没有想到。她感慨,原小说写于2006年,她做了广泛的房地产市场调查,没想到时隔短短3年,房价竟飞涨得如此令人咋舌。专家更没有想到。一年之前,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短期内房价下调将成定局,预计2009年房地产市场将步入较长时间的调整期,需求方短期内难以走出观望。一年之后,2010年《经济蓝皮书》坦言,我国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85%家庭无能力买房。

  大风起于青蘋之末。今年“怪异”的楼市在年初第一个工作日就显现出来。1月4日,沪上新盘成交5.47万平方米,为494套,每平方米均价12779元,比2008年12月的日平均2.73万平方米多了一倍,接近2007年的日平均成交水平。春节后,金融危机寒意正浓,房地产业却率先走出低谷。各地春节后陆续举办的房交会,喜迎“小阳春”。而且这一轮回暖呈现出明显的“接力”特点。以首次购房为主的刚性需求最早撬动了一线城市楼市的坚冰,形成市场复苏的“第一推动力”。此后,更多的改善性需求、投资性开始进场,并再度成为购买主力。对此,耶鲁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最近评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深陷“非理性繁荣”的状态。

  雷人话语揭示规律

  是谁在为楼市火上添油?这一年来,房地产界大腕和房地产专家们的“中国人太有钱了,房子太便宜了”、“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房价上涨,是因为丈母娘需求”、“父母买单推高房价”、“房价下跌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房价涨得快是好事”等雷人之语,多少揭示了一些规律。

  比如,中国人的不差钱。有专家说,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之下,大量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以资金实力雄厚的国企为首,开发商疯狂抢地,2009年全国“地王”排行榜不断被刷新,其中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南京等10余城市频频出现“地王”。而流动性过剩下,不少有实力的居民通过买房来抵御通胀预期。

  又比如丈母娘、未婚女青年之说,也反映了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目前供求关系仍是供小于求。而整个土地的减少及流动资金的过多将进一步推高土地价格。按照经济学的供需理论,是需求决定价格,也就是消费者对房子的购买欲望及购买力最终决定了房价。当然市场也有反作用力,房价过高,超出消费者购买力,就会抑制购买欲望,导致市场萎缩、供应减少。

  而“房价涨得快是好事”则说明地方政府依然没有克服对土地收入的偏好。一些地方政府已把房地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卖地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只是,房地产也是民生之重,房价不能高到很多人买不起房也住不起房,只能蜗居在城市的一隅。

  调控透露新的希望

  2010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的房地产又站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房地产走势将会怎样,主要看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1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四条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寥寥400余字的“国四条”,为未来12个月的楼市定下了主调。“国四条”用语直白,指向明确,未来楼市新政的大貌清晰可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四条”的字里行间,显示新一轮调控将着重运用土地、金融和税收等手段,以增加供给、稳定预期和抑制投机作为“用药”方向,未来亦将对楼市交易秩序进行一次升级版的“整顿”。

  值得注意的是,“国四条”中首次提出,“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这一指标,较去年建设部设定的3年747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更为激进。事实上,保障房建设提速正是政府前几轮楼市调控的最大成功经验。随着上海经适房项目的逐步展开,让蜗居于大城市的居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目前,市场大多预期明年6月后楼市有望价量平稳,理由正是那时房屋供给总量(含保障房)将大大增加。

  本报记者 张晓鸣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