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撬行市”争房贷 免费扮中介受质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银行“撬行市”争房贷 免费扮中介受质疑
2009年03月06日 15:01 来源:法制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月份,京城二手住宅签约量高达9370套,成为自去年10月二手房全面网签以来单月最高成交量,日均签约量为334套。不仅如此,二手房单月成交量再超新盘,同时,二手房贷款量也急速上涨。

  面对二手房交易持续疯狂的猛涨,巨大的房贷需求逐渐浮现在各家银行面前,多家银行纷纷抢占房贷业务。本周,交通银行更是直接推出房源交易平台,充当房产中介角色,而这只为第一时间获得房贷需求信息。

  政策出台

  银行甩中介独自揽房贷

  据记者了解,目前京城七成以上的二手房交易是在中介公司完成的,而每家中介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立贷款机构,如我爱我家有“伟嘉安捷”,21世纪不动产有“凯盛经略”等。

  这些个贷机构几乎承包了二手房贷业务,而这些个贷机构与包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十几家银行进行合作,购房者愿意选择哪家银行就选择哪家银行。

  而工行推出的二手房贷业务,直接摒弃了个贷机构,客户直接到工行网点办贷款,担保费、评估费全免,不仅如此,工行甚至还承担了给买卖双方过户的任务。

  本周,交行推出的“益居通”业务,比工行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费用全免,而且直接提供房源信息供购房者选择,已经成为一个彻底的中介公司。

  现场观察

  咨询量不大 银行态度积极

  据记者了解,继工商银行日前推出“二手房贷一站式服务”之后,交通银行也开始有所动作,干脆自己充当起了房产中介的角色,建立了二手房源信息平台,任客户自由挑选房源并成交,接下来在交行办贷款。

  记者昨天下午来到工行海淀支行文慧桥一家网点,表示通过中介找到房源要咨询二手房贷时,立刻被工作人员拉到一个单独的房间,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工作人员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表现得相当有耐心,随后给了记者一张客户登记表格,上面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和所购房源的详细信息。他介绍,工行网点只负责收集需求信息,然后统一将其送到支行的个贷部,个贷部会再给记者打电话。

  记者随后按照工作人员提供的业务咨询电话打过去时,工行工作人员直接表示“你干吗不跳过中介公司直接来我们行办理贷款,能省下不少钱”。

  交行办理房贷需要申贷人准备的材料

  1.个人贷款申请审批表2.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或护照、港澳通行证等)3.户籍证明(户口簿)4.婚姻状况证明5.所购房屋产权证明6.职业证明、收入证明或资产证明7.首付款证明8.房屋价值评估报告9.还款账户资料10.贷款人规定的其他资料

  对比算账

  可省三笔钱 三天可办完

  据交通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鑫介绍,银行这次推出的业务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是提供交易信息平台,房主可自行把房屋信息发到上面,买卖双方都可以免费到上面查看;另外,银行还对交易双方提供了诸如免去评估费等增值服务;再就是可以直接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交行和工行实行二手房贷款费用全免,确实可以为购房者省下一大笔费用。

  个贷机构办理贷款的佣金一般在1800至3500元,有的中介公司过户时还要单收1000元左右的费用,如此算下来,客户自己找银行贷款能省下最少3000块钱。“最大的一笔是根据房价按比例提取的中介费用全部免掉了,客户可以节省几千元到数万元。”张鑫总经理强调指出。

  上午10时,张鑫告诉记者,他们刚刚通过交易平台做了第一笔业务,只用了三天时间。

  交行二手房贷服务内容

  最多八成、最长30年贷款取消律师见证环节自愿选择购买房屋保险赠送房产评估费三个工作日完成贷款审查审批可办理资金托管

  中介看法

  房源不足存缺陷 业务水平受质疑

  中大恒基副总付严分析,股份制银行贷款政策灵活,贷款条件相对宽泛。

  相比之下,建行、农行等国有银行由于条件要求严格,在这种情况下,二手房中介公司所承担的贷款业务流向国有银行的相对较少。

  此外,对于房屋中介业务,多家中介公司也表示,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客户一般需要海量房源信息来进行挑选,而交行自己的房源信息相对中介公司来说比较匮乏,给予客户挑选的余地不大。

  工行此次推出的业务还承担了买卖双方的过户任务,据记者了解,过户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中介公司业务员帮助买卖双方正确地填写购房合同,网上签约,带领客户缴纳各种税费,而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否能像中介公司业务员那样轻车熟路也受到质疑。

  记者随后算了一下,交行网站上的房源信息有5000余条,而一个中介公司在售房源有几万条,加上库存房源可达到十几万条。对此,张鑫表示,银行的业务只是刚刚推出,相信银行的平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房主和买家的。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