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莫名增加188万购房贷款 被人冒用办房产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小伙莫名增加188万购房贷款 被人冒用办房产证?
2009年04月22日 10: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月初,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朱宏亮在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时发现自己名下“莫名”地多出了188万的个人住房贷款。面对他的咨询,银行的解释是“录入错误”。在有还款记录和账户余额的情况下,朱宏亮感觉事情并不仅仅是“录入错误”这么简单,而在记者询问此事时,银行除了承认录入错误外便不再接受采访。

  -个人信用报告

  多出188万元房贷

  今年的4月3日,为了节省30%的利息,朱宏亮去招商银行北京望京支行去办理“平转贷业务”:把原来在建行的贷款转到招商银行。然而,工作人员查询朱宏亮的贷款情况后告诉他由于朱宏亮有两笔贷款,根据相关规定,他不具备享受利息7折优惠的条件。

  这让朱宏亮一头雾水:“我只有一笔80万的贷款,哪又多出来了一份呢?”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朱宏亮4月7日上午去了位于西城区月坛北街的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查询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结果让他大为震惊。

  这份报告显示出他于2008年10月15日开始增加了一笔个人住房贷款,数目为188万,贷款年限20年,而贷款机构名称为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幸运的是,截至目前这笔新增加的贷款还没有出现延期还款的情况,他的信用记录没有出现污点。

  朱宏亮注意到,这份“个人信用报告”上还登记了由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报送的其个人信息,都是他曾经使用但现在已经更换的个人信息。此外,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朱宏亮职业信息中“年收入”一项为54万。这也引来了朱的驳斥:“我一个学生怎么可能一年挣那么多钱呢?”另据这份报告显示,从2008年10月10日到2009年3月20日,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有3次对朱宏亮个人信用的查询记录。

  -手机录音

  引出神秘名单和担保公司

  朱宏亮查出这笔“神秘”的贷款开户行为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十八里店支行,于是他当日下午便来到了这家支行二楼的信贷部。

  朱宏亮说,当时信贷部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女子查询电脑后承认他的确在系统名单上,并表示“出现在这个名单的用户,只要来了,不管任何事,需直接联系行长”。朱宏亮离开后,躲在信贷部敞开的大门外,试图用手机录下二人的对话。

  根据朱的说法,当那名男子发现了朱在偷录后,曾找保安试图留住他。当确定了朱不是记者后,在朱的车里,男子对朱宏亮进行了一番解释,朱向记者提供这段录音。在录音里,男子对他说:“你是不是找的担保公司贷款,是担保公司给你介绍来的吧,所以说担保公司出事了,你直接找我们曹行长。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查,你在我们名单之列……”

  据朱介绍,2006年他办自己的贷款时也曾找过一家担保公司,但是现在这家担保公司已经停业了。他不知道这家担保公司和银行职员所说的是不是一家,“但我觉得既然有一个名单,那就说明不止我一个人是受害者”。

  -银行说法

[page title= subtitle=]

  没有这笔贷款只是录入错误

  次日,朱宏亮与“曹行长”进行了电话通话,他同时也录了音。“曹行长”称出现这笔贷款是“录入错误”,实际上并不存在,并表示会协调人民银行把这记录删掉。朱宏亮提出如果没有贷款,为什么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还要查询他的个人记录,而曹则否认查询过朱的记录。这段录音里,曹除了承认录入错误并表示马上删除记录外,始终没有承认这188万贷款的存在。

  但朱宏亮用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了“一本通”的挂失和补办,随后在该行的自助终端系统查询到自己名下的这个折子是2008年10月11日开的户,2008年11月25日、12月25日、2009年1月25日和2月25日,发生过4次交易行为,交易金额显示为“-”,“摘要”档显示为“利息”。截至2009年4月7日,卡上还有余额8928.84元。

  朱以此为证据要求银行要么提供以他名义办理账户及贷款者的详细信息,要么按照这个账户显示的数额将钱退给他,但“曹行长”没有同意。

  记者试图到十八里店支行对“曹行长”进行采访,但工作人员说她和信贷部的人开会去了。记者按照工作人员提供的号码拨打曹的办公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总行的相关人员称已知此事,对此的表态就是承认录入错误,并已经改正,其他问题则不接受采访。

  昨天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看到了朱宏亮最新的个人信用报告,和最初的个人信用报告相比,除了查询记录存在以外,其他与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有关的业务一概全无。

  朱宏亮对记者表示,有人冒用他的名义办了房产证,办了贷款,而银行居然能够通过,这让他觉得很没有安全感,“我觉得银行不应该不知道这些事情,我要的是真相。”

【编辑:刘丛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