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账单隐瞒亏损 渣打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疑涉欺瞒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28日 10:19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世上最让投资人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人还在,口袋里的钱却没了。

  近200万的渣打银行诱人理财产品,赎回时却亏损了近40万元。而投资人在此期间每次收到的对账单都显示为“零亏损”,“风险提示书”也迟到了整整两年;更奇怪的是,原先签订的客户协议明确敲定投资保本型产品,但不知何时老母鸡变鸭——被“调包”成非保本产品。

  这是南京投资者徐女士亲历的遭遇。让她更为气愤的是,5年投资其理财经理更换了4任,而渣打银行从未通知其理财经理变更事宜,更未主动联系向其解释投资产品盈亏情况。她对《金证券》记者愤然指出,“渣打银行明显存在欺诈行为”。

  三产品被劝转成不保本

  2007年1月,徐女士在渣打银行南京分行开设了投资理财账户,开户时,渣打银行与徐女士签订了一份“汇利系列客户协议”。考虑到境外投资的风险性,徐女士毅然在“客户选择设以下品种汇利系列(请选择)”一项中选定了“保本型汇利投资账户”,并向理财经理强调只购买保本型产品。

  2007年1月至2008年年中,徐女士先后购买了渣打银行7款理财产品,累计金额26万美元,但是截至今年年初,除了两款到期赎回的产品略有收益外,其余全部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近40万元。让徐女士不明白的是“每次都是产品快到期的时候,银行通知这款产品亏得严重,建议一定要转换成其他产品,而此前银行在每月的对账单中丝毫不提盈亏情况。”

  2007年5月徐女士花费了3.8万美元购买了渣打银行保本理财产品ILI 200710,产品期限为30个月,按照合同应该是2009年下半年到期,但是到了2007年7月份,银行打电话给徐女士,建议其转换成QDII200711,理由是后者产品紧俏,收益高,但银行理财经理并未告知这款产品不保本。

  同样的情况在QDII200704和QDSN08023E这两款产品中也依旧上演。在两款产品快到期时,银行致电徐女士告知,产品严重亏损,如果不及时转换可能连本金都没有了,因为害怕损失惨重,在银行的“建议”下,徐女士不得不按照银行的安排将两只产品分别转换成QDII200704D和QDSN08023EC。

  不幸的是,转换后的三只产品并没有像银行说的那样“获得高收益”,截至今年年初三只产品全部亏损过半。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