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头大举撤离 豆类或现分歧

2012年07月18日 10: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涨势如虹的国内农产品期货昨日遭遇重挫:豆粕减仓回调,带动其他农产品全线下跌。有分析认为,本轮豆类牛市行情在目前点位上已出现明显分歧:部分投资者伺机布局长线做空;但也有投资者认为,豆类涨势仍未到位,保留多仓依然是较好选择。

  农产品外热内冷

  尽管隔夜美盘豆类再创近期新高,但国内豆类期货率先降温,盘面看,豆粕带动其他农产品高开后直线回落,多头无心恋战,盘中大举减仓,10:30多头组织一波反扑,但随后主力且战且退,临近早盘收盘期价再度回落,直至午后收盘。最终豆粕1305合约跌幅高达2.92%,其次是白糖期货,1301合约跌幅为2.77%。

  盘后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昨日豆粕期货减仓28万手(双边),持仓总量在过去七个交易日来首次降至300万手以下,1301合约多空争夺尤为激烈,成交量再度放大至510.7万张,1305合约持仓达245.2万手,白糖、强麦、棉花和油脂等也减仓明显。

  不过,外盘天气炒作继续升温,美大豆、玉米主产区降雨预期不佳。据悉,此次美国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气,几乎覆盖了其本土55%的面积,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作物优良评级不断被调降。

  据最新公布的美国农业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7月15日当周美国大豆作物优良率为34%,低于去年同期的64%和过去5年均值的64.2%,连续第6周下调,再创历史新低。受此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一度冲至1607美分/蒲式耳的高点,这是2008年7月2日以来的最高纪录。报告认为,美国大豆生长情况十分不好,大豆近期将逐渐进入结荚与灌浆期,这是大豆生长和确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如果天气继续干旱,美豆单产将减少至40蒲式耳/英亩以下,这将令美豆价格站上1600美分/蒲式耳;但如果美豆单产下滑至37蒲式耳/英亩附近,那时美豆很可能会上涨至1700美分之上,才能抑制当前市场过多的需求。而知名分析机构Informa最新预计,2012/13年度美国大豆单产仅为40蒲式耳/英亩,低于之前预估的42蒲式耳/英亩,预计大豆总产为30.12亿蒲式耳,之前预估为31.61亿蒲式耳。

  其实,玉米可能受影响更为明显。据悉,当前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31%,前一周为40%,去年同期为66%,作物优良率仍在持续下滑趋势中,受作物生长优良率下降影响,机构纷纷下调美玉米单产数据,美国农业部在7月份供需报告中就将美国2012/13 年度玉米单产预估调降为146.0蒲式耳/英亩,较6月份下调了20蒲式耳/英亩,下调幅度之大可谓历史罕见。

  据相关人士分析,从目前的天气状况来看,尽管部分地区降雨,但由于降雨量偏少,对美国玉米产区高温天气缓解作用将有限,美作物因干旱遭受的损害将难以逆转。这可能短期内继续支撑国际农产品走势。而在美豆行情见顶以前,国内豆类难出现大级别调整,近两周市场可能会逐步演化为高位震荡走势,而未来几周里,美盘豆类走势或会成为主导行情的关键。

  需求减少或伴随行情回落

  尽管受近期外盘农产品市场大涨提振,6月份以来国内豆类、玉米亦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但相对而言,国内相关品种仍偏弱,期货市场运行稳定,现货市场涨幅有限。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目前虽然是饲料生产旺季,但养殖业效益不佳,猪肉价格低迷,5、6月份养殖亏损,7月份一头猪的养殖利润仅70元,如果玉米、豆粕持续维持高位,成本压力将逐步从饲料企业传导到养殖企业,而养殖企业迫于行业特点无法转移风险,只能提前出栏或淘汰母猪,最终减少豆粕等需求,需求减少很可能将伴随着豆粕、玉米行情的逐步回落。

  其次,上半年中国进口激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需紧张矛盾。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6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6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万吨,同比增长40%。1-6月累计进口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6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5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万吨,同比增长16.2%,1-6月累计进口270万吨,同比增长21.2%。玉米供应总体以国内市场供给为主,进口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相比豆类要差。

  再次,小麦价格仍然维持低位,替代优势继续保持。以玉米和小麦为例,二者都可以作为饲料原料,某种程度下可以实现消费替代。玉米价格的上涨导致小麦/玉米比价进一步降低。据介绍,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的优势明显:一是价格优势。目前小麦现货价格在2000元/吨附近,远低于玉米现货价格2300-2600元/吨;二是替代数量有上升空间。通常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的量可以达到20-50%,而目前国内小麦在饲料中的用量仅有10%左右,因此,在数量上仍有1500-2000万吨的替代量。本报记者 王超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