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物价涨幅连续回落 货币政策仍要重视防控通胀

2012年11月20日 07:3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经济过热倾向往往多于通缩倾向,货币政策需要始终强调防控通货膨胀。专家分析认为,尽管当前物价总体维持低位运行,我国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仍不容小视,要始终坚持把防控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运用适时适度的政策手段防控通胀,提高政策的前瞻性与灵活性。

  当前物价仍在低位运行

  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二三季度增速明显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CPI仅同比上涨1.7%,这是继7月CPI在年内首次跌破2%以来的又一个新低纪录,同时也是近33个月以来的涨幅新低。10月食品价格环比大幅下降是导致CPI数据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随着节日影响结束,非食品价格将回到前期平稳运行的态势。翘尾因素的逐渐消退让物价涨幅回落成为必然。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称,今年粮食丰收和食品供给稳定支撑了近期物价涨幅的回落。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滕泰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余下的时间里CPI的波动中枢将进一步下降至略低于2%的水平,全年CPI将从去年的5.4%大幅下降至2.6%左右。进入2013年,不超过0.5%的翘尾水平将使得CPI在明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低位,此后,随着猪肉价格的回升、需求的复苏和货币投放效果的显现、新涨价因素的积累,CPI可望进入平稳上行周期,但全年平均水平不会超过3%。”市场分析认为,今后两个月的CPI将在2%左右徘徊。

  未来通胀压力不容小视

  市场普遍预期,本轮通胀周期底部或已形成,未来通胀预计温和上行,但整体仍将平稳可控,为货币政策调整预留空间。滕泰认为,较低的物价水平不会长期保持,预计我国物价指数将在明年中期开始起步回升,并可能在2014年中期迎来下一次通胀高点。交通银行经济学家连平预计,明年物价涨幅或进入新一轮平稳上升周期,但若出现投资过热和资本流入过快,明年的物价上涨就可能演变成新一轮通胀风险。

  通胀压力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国内劳动力成本稳步上涨,物价绝对水平仍处于上升态势;国际上货币宽松的大背景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很大。从货币流动性的角度看,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双顺差会导致流动性投放过多,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产生重要影响。

  周小川指出,通胀压力是长期伴随中国经济转轨过程的一种趋势,需要客观看待,谨慎防范。在一个相当长的转轨过程中,经济是不对称的,过热倾向可能性大于偏冷的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通货膨胀始终是比较大的风险,应该始终放在突出位置来对待。

  货币政策不可忽视通胀压力

  周小川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实行多目标制,即维护低通胀,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较为充分的就业及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多目标制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相适应。四点目标不可偏废,又相辅相成。防范通货膨胀,既需要通过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回购等这些调控工具,又不能只关注低通胀,抵制价格改革,而需要在推进其他目标的实现中同步落实。

  这就要求形成更具前瞻性、灵活性、适时适度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副行长陈四清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有赖于外汇储备和国内信贷的双重作用。针对如何提高货币政策防控通货膨胀的效果问题,他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立更为合理的外汇核销和外汇储备运用长效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源头控制住货币超发;第二、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行政手段的配套组合;第三、加强非银行融资体系监管,促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与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第四、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

  周小川归纳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特点为:快速反应、力度充足、适时退出。他认为,应对潜在通胀压力,需要总结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的经验与教训,把握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灵活性。 万千

【编辑:王安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