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元跌破6.24关口 人民币连涨吸引资金涌入

2013年04月18日 09: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17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2342元,较前一日下跌66个基点,跌破6.24关口,连续四天上涨的人民币汇率也再次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美元兑人民币在询价交易系统中报收于6.1723,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8个基点,首度收盘跌破6.18关口,并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收盘新低。

  中信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专家刘维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最近的出口数据表现不错,而最近亚洲货币也都在走强,一些前期未结汇的头寸纷纷结汇,这些都支撑了人民币在近期走强。

  除了基本面的因素之外,短期人民币还面临外界的“舆论”压力。日前美国财政部出台的半年一次的汇率报告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该报告表示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表现来看,人民币币值依然“显著低估”,仍有进一步升值的理由。而IM 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也称,美元和日元被“温和高估”,而人民币仍然被“温和低估”。

  追逐人民币升值的不排除部分所谓的“热钱”,澳新银行报告指出,较为强劲的出口表现,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国外汇占款在年初的大幅度增长,我们也怀疑,这样的一种状况可能表明部分热钱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中国境内,以获取中国境内较高的利差。此外,近期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存款存量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上升,这也与近期人民币的强劲升值相印证。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新增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2954.26亿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增加,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复苏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资本持续流入中国。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由于美联储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美元不断贬值,因此又把资金从自己国家驱赶出去,流到回报率较高的地区和国家。现在资金主要流入巴西、印度尼西亚,准备要进入中国。中国面临外资可能比较大规模流入的情况。

  不过,在人民币节节攀升背后,也不能忽略汇率反转的风险。实际上,在离岸市场上,N D F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6.2430/60,要高于境内即期市场的报价,这也证明海外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并非那么乐观“市场在测试人民币的顶部空间,我认为今年对人民币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人民币汇率有可能见顶。”刘维明说。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撰文指出,今年年内人民币汇率难以持续处于强势状态。外需的不确定性使得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显得不那么坚实。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走势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很可能出现阶段性走强。即使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人民币也会随美元被动走强。这减弱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空间。

  最近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表报告称,维持中国的A a3政府债券评级,同时将评级展望从正面转为稳定。而在此前另一家评级机构惠誉已经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由A A -调降至A +。这些评级机构都认为中国的地方债务和来自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都潜藏巨大风险。另外,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似乎也给人民币后期能否持续升值画上了问号。澳新银行已将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下调至7 .8%。澳新银行指出,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风险,这主要是因为禽流感的爆发,房地产需求在第一季度被快速消化,同时投资增长势头也出现减弱的迹象。

  丁志杰指出,最为重要的是,日元贬值的影响尤其是对东亚区内各国贸易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目前尚未显现,但未来几个月内东亚国家贸易收支很可能恶化,不排除出现东亚货币集体贬值的情形。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上人民币汇率预期可能转向贬值预期。因此,在短暂小幅升值之后,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是完全可能的。

  监管部门此前已经警示了这种资本流出的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报告称,“2013年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反弹和双向变动的内外部因素依然存在……发达经济体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得到根治,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回升进程也可能反复。未来一旦风险再次积聚和爆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又将被动承受资本流出和本币贬值的压力。”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