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理财产品规模近10万亿 销售手法:电话短信一哄而上

2013年07月23日 07:28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增长约2.75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幅近40%,而去年全年仅较2011年年底增长55%

  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正在逼近(甚至也许已经在今天突破了)10万亿元,然而迅猛增长的背后,其产品销售手法却十分野蛮。

  “我们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没有在合同中约定保证收益,但是肯定能保证您的收益,银行都怕投资者来闹的……”,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客户经理在《证券日报》记者电话暗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在2011年投资者还是要靠“秒杀”才买得到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销售手法已经沦落至依靠短信群发、电话骚扰、甚至销售误导等方式“推销自己”,而这种销售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理财产品的风险。

  理财产品规模

  迈向10万亿元

  近日,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公开场合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9.85万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只有5000亿元的规模。他同时表示,资本压力也要求加快资本工具的创新,盘活信贷资金存量,推动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应加快步伐。

  另据本报记者查询到的权威数据,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一般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机构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分别占32%和6%;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从理财资金投向来看,大约有34%投向了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21%投向了存款,30%投向了信贷类资产,11%投向了权益类资产等。

  对比上述数据可已看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增长2.75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近四成,而去年全年仅较2011年年底增长55%,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规模仍处于加速上涨阶段。

  野蛮销售手法

  屡见不鲜

  “**您好,为您推荐我行理财产品,92天收益率……”,这种能够披露出客户全名、可谓是精确投放的理财产品推销短信从去年以来就被银行密集发送着。

  “最多的时候,一天仅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垃圾短信就能收到5条”,刚刚买了房还背着上百万元房贷的小李向本报记者抱怨,“我哪有资金买理财产品啊,但还是每天都能收到这种短信,想拒收都不知道找谁”。

  而刚刚由东北到北京发展的王女士则更为气愤,“我还没来得在北京办理银行卡,还不是任何一家银行北京分行的客户,却也能收到这种指名道姓的推销短信,显然是有人把我的信息向银行泄露了”。

  “最离谱的是,有一次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人打电话向我推销理财产品,我已经明确表示不需要,他还是很‘敬业’地把理财产品的信息又通过短信再次发送给我”,全职太太魏女士由于需要看护小宝宝,对于此类骚扰尤为气愤。

  如果说电话和短信的过度推介更符合被定义为骚扰,那么口头承诺收益则可以确定为违规了,而且这种口头承诺显然增加了理财产品的风险——使得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可能购买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

  “我们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没有在合同中约定保证收益,但是肯定能保证您的收益,银行都怕投资者来闹的,5个人以上来闹银行就受不了”,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客户经理在本报记者电话暗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银率网今年3月公布的针对银行服务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除代销产品类的误导外,在银行自营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也存在误导现象。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31.4%的消费者经历过误导现象。误导现象中,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排名第一,其次为夸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第三是推销与自己需求不符的理财产品。和去年的调查相比,夸大理财产品收益现象占比排名则由2012年的第三位提高至2013年的第二位。据银率网调查,在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这一误导现象中,中信银行居第一,邮储银行位居第二;在夸大理财产品收益而造成的误导中,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分别位列前两名。在银行业务人员推销与消费者风险不匹配的理财产品误导现象中,邮储银行、中信银行位居前两名。

  此外,有11.3%的消费者表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对产品内容做任何介绍,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风险揭示方面,有30%的消费者表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进行任何风险揭示。(证券日报 张 歆)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