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交大专家:风险隔离对资产证券化影响深远

2013年07月29日 10: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截至今年6月末,经国务院批准资产证券化重启试点后在银行间市场共发行896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而券商仅有少数几单资产证券化项目获批,目前还有7单在审理中。上海交大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项目总监叶俊逸表示,不同的模式在国内发展路径不同。随着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模扩大,未来需要更为完善的法律框架。

  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广

  中国证券报:目前资产证券化大概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叶俊逸:市场上所说的资产证券化其实包括银监会、证监会等主导的ABS和ABN三种国内资产证券化模式。即信贷资产证券化、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ABN)。其中资产支持票据不必设立特殊目的载体,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三种形式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有所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需要银监会和央行审批,一般发行时间较长其发展时间最久,但是监管文件、法律基础、财税安排、会计处理均相对成熟。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主管,还在走试点到推广的道路,法律基础、财税安排、会计处理等方面不如信贷资产证券化完备,但是基础资产范围最广。还有资产支持票据ABN,由银行间市场协会主管,发行需注册。

  中国证券报: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企业是否都有对基础资产剥离出资产负债表(简称“出表”)的需求?

  叶俊逸:这要取决于企业,一般来说出表会增加费用。大部分企业资产是没有出表需求的,因为出表后企业资产就会减少,影响企业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再融资;如果不是上市企业则没有影响,只是有一些企业和银行有投融资上限的约定,如果企业在银行的融资到顶了,则就要出表再贷款。对于金融机构的信贷类资产,尤其是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出表是其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之一。

  风险隔离影响深远

  中国证券报:目前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对融资方风险隔离的要求够不够?

  叶俊逸:信贷资产证券化、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与原融资方应完全隔离,而ABN的基础资产并未与发行人完全隔离,一般来说发行时均有说明“若基础资产收益不足以支付本期资产支持票据本息,差额部分由发行人予以补足”的条款,但产品的信用很大程度上还需依赖发行人自身信用。

  从法律框架来看,如果是银监系统的信贷资产,则通过信托计划设立,信贷资产只有是银监会管理之下的银行才可以发起,因为是依托《信托法》,保障程度比较明显。证券公司以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作为风险隔离的标准。今年3月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监会并未对破产隔离做强制性要求,而是通过《管理规定》对该类资产的原始权益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无重大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避免由于原始权益人破产影响基础资产正常运行及资产支持证券的兑付。

  中国证券报:破产隔离问题是否会影响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叶俊逸:目前对于国内推行证券化的企业来说,限制也不大,因为投资人对这方面的意识还相当薄弱,并且资产证券化项目背后发起人资质都比较好,本身财力就非常雄厚。例如华侨城的欢乐谷,阿里巴巴的小贷公司。其中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不仅由自己的担保公司作担保,阿里还购买了最底层的10%,则投资人对破产问题并不太担心。

  但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实际上破产隔离有没有做好,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影响深远。目前获得批文的企业资质都比较好,有些甚至不需要资产证券化就能融到资,而未来资产证券化需要服务的对象可能是风险等级高一些的资质没有那么优良的企业。这就看监管层是否会允许更多的企业来做,是否会明确券商做资产证券化一定要满足信托法律等。

  中国证券报:作为社会融资的一个方式,资产证券化占比是否会增加?是否会让企业的资金成本上升?

  叶俊逸:以后的整个方向还不好判断,但是如果当前货币政策不转变,则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和比率会更高;只有在未来利率改革市场化后,或者鼓励商业银行等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增加贷款,则可能资管计划和信托计划会减少,企业财务成本降低,否则这类社会融资还会继续增加,对企业的压力也会持续。 □本报记者 朱茵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