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产品期货短板:价格受制于人机构参与不足

2013年09月25日 14:3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专家表示完善市场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披露是今后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日趋成熟,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更多企业开始参与到期货市场当中来,实现避险、保值和指导生产,可以说期货已经成为很多涉农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信达期货资深分析师崔语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农产品期货交易自1990年发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涵盖了粮棉油糖四大系列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成交量合计达到3.6亿手,成交金额为21.1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总量和成交总额的39%和35%。

  崔语言表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中,农产品期货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其成交量一直能够占到国内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70%以上。“尤其是大商所的大豆和郑商所的白糖,更是其中的明星品种。”

  “2006年初,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上市,标志着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真正的快速发展期。在这之后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交量节节攀升,目前年成交量能够占国际农产品衍生品市场的50%以上,对于一个起始于八十年代后期的新兴市场来说,这样的成绩是非常可观的。”崔语言指出,新品种的推出也显示出了我国意在争夺国际定价权的决心。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上市农产品期货品种15个,基本涵盖了粮棉油糖等主要品种,形成了大豆、豆粕、豆油,菜籽、菜粕、菜籽油等两个完整的产业链品种序列。”7月份,证监会期货一部主任宋安平在“农产品期货市场观摩讲习班”上指出。

  从2004年至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到要“完善”粮食、农产品期货市场;2010年,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业内人士认为,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视和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的肯定,而今年是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定位最明确的一次。

  宋安平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继续改善,企业持仓占比为39%;期货的套保效果不断优化,7个农产品期货品种的期现价格相关性在0.8以上;涉农企业对期货市场功能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上涌现出了“白银模式”、“九三模式”等一批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典型案例。

  据崔语言分析,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仍然存在短板。“在玉米、大豆等国际主流的农产品品种上,我国仍然没有主要的话语权,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的劣势。另外,市场结构不尽合理,机构参与比例偏低,部分品种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影响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的发挥。”

  “作为中介机构的期货公司,更应该承担起服务‘三农’的责任。”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指出,期货公司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服务“三农”:第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地宣传期货市场的功能,通过期现结合的方式,为涉农企业规避风险;第二,要切实把服务涉农企业作为己任,拓展服务涉农企业的方式方法,创新思路,特别是中小微的涉农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第三,要注意人才的培养。

  针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崔语言认为有三个应当注意的地方:首先,应该完善市场制度,简化新品种上市流程,降低企业交割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其次,应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从交易所至期货公司都应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企业正确地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最后,通过更快速有效的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解决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等的问题。

  据悉,郑商所已于7月18日启动了易盛农产品期货价格系列指数的试运行,该系列指数是基于郑商所上市农产品期货价格编制。郑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的推出,将加强大宗农产品价格总体变化趋势的跟踪、监测与预判,深化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方式。  见习记者 乔誌东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