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币汇率回调打破套利者清梦 双边波动成常态

2014年02月27日 17: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224,较前一个工作日继续下跌32个基点。至此,人民币自2月17日起8个交易日7次下跌。这扰乱了一些利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套利者的清梦。“一天跌近百点就几十万没了,像割肉一样。”广东东莞一家出口贸易商老陈说。

  专家认为,此轮人民币贬值对套利资金将有明显的挤压效应,人民币汇改或迎来利好时机。

  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打破

  人民币汇率贬值仍刹不住车。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224,较前一个工作日继续下跌32个基点,创下了年内新低。从2月17日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6.1053升至6.1224,8个交易日7次下跌,累计下跌近200点。

  单边升值已久的人民币突然调头向下,这引起市场人士的极大关注。分析认为此轮人民币大幅回调的原因,市场认为与前期新兴市场的货币大幅贬值有关。作为国际主流的流通货币,人民币在外币普遍大幅贬值背景下或难免“随波逐流”。

  “前期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大幅回调,由此加大了外币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差距,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预期,因此此轮人民币汇率回调或早有预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道。

  然而,从基本面分析,人民币汇率这波行情似乎略显突然。近期美元指数受到不佳经济数据的影响持续走弱,加之最新数据显示一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汇率此时出现下跌与往期规律不符。

  对此,有分析认为,此轮人民币回调缺乏市场数据的支撑,反而有调控引导的影响所在,目的应为冷却过热的升值预期,打击、挤出短期套利资金。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26日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低是市场主体调整前期人民币交易策略的结果,属于外汇市场上的正常波动,不必过分解读,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

  套利者断臂求生

  2013年,老陈以2个亿美金,通过不断分批锁定远期汇率买入人民币,净赚2000万,收益率高达10%。

  “25日跌了两百多点,达到近三年来最大跌幅,去年赚的就只剩几百万了,看着跌跌不休的人民币,如今只能‘割肉’转仓了。”老陈说道,对于连日来的人民币贬值,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部人士告诉记者,不少做出口贸易的企业主,对外汇市场非常敏感,且由于近年来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强烈,汇率波动极小,投资者常将人民币单边升值视为稳赚不赔的买卖,借高杠杆积累了大量多头。

  同时,由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利率不同。投机者只要想办法获取低利率的离岸人民币借款,然后将这些离岸人民币转换成在岸人民币,以较高的利率将相关的在岸人民币存起来,就可以成功实现套利。“人民币大跌前利差约为100~150个基点。”这位银行人士说道,也就是说,通过人民币套利操作,基本上有千分之一以上的收益率。

  上周以来,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回调的影响下,出现大幅下跌。据统计,一周以来,离岸人民币下跌逾0.8%,跌幅远大于在岸人民币0.40%的贬值幅度。这意味着离岸人民币汇差已经收窄,由此扼杀了套利者利用汇差套利的机会。

  汇改或迎来良机

  离岸及在岸人民币逐渐缩小是中国汇改乐见的结果,因此此次人民币汇率下跌,双边波幅加大被业内看做是有利于汇改的前奏。

  近期央行表示,2014年将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扩大汇率浮动区间。种种迹象显示,2014年改革之年,推进汇率市场化,加大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力度已成为央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位长期从事汇率研究工作的专家认为,本外币正利差加上汇率低波动是套利交易形成的基本原因,破解的途径便是增强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减少投机。

  “长期看来,对人民币汇率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中国的基本面因素以及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中表现为一枝独秀。长期看来人民币仍有走强的趋势。不过,在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过程中,人民币双边波动可能加大。”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表示,这种既不敢继续大幅做多人民币、又不大幅看空人民币的市场情绪,正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有利条件。

  花旗银行2月24日发表的报告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贬值,只是反映了中国央行增加汇率双向波动的意图,为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做准备。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