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营银行成立时机到 有更多的玩法

2014年03月17日 08:4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清晨的阳光下,一边喝着卡布奇诺,一边看着仅仅1个小时前,才向一家民营网络银行申请的50万元贷款,电脑屏幕显示“已经通过”。喝完咖啡,拿起手机,用这笔刚刚筹得的资金或买进订单所必需的原材料,或购置爱车,或登上去往马尔代夫的飞机……那时候的人们,或许还能想起若干年前的今天,申请一项贷款是如何的艰难。

  不过,这样的幸福场景也可能并不能持续很久。也许一天后,这家民营银行就会因为管理不善而倒闭,存款人苦苦声讨着那些所谓的“新银行家们”,索要存款。之后,这家银行不得不按照协议变卖资产,将存款或全部或部分地还给存款人……

  这些场景看似不可能?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中国的金融业正在走向改革的深水区中,民营银行正在掀起一波汹涌的浪潮。

  民营银行有更多的玩法

  它可能是个咖啡馆,也可能是个书屋,或是健身房

  2014年3月1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仿佛全世界都能清楚地听见,中国金融业与民间资本之间的那层玻璃清脆的破碎声。这一天,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宣布,共10家公司所申请的5家民营银行试点已经获批,银监会正在等待着这5家民营银行进一步申请设立银行的相关资料。

  在监管层看来,民营银行应该有别于现有的银行。他们给民营银行划了块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于社区大众。这也符合申请者们的意愿:在银监会批复的10家公司中,几乎都有过小额贷款的经验,还有不少拥有雄厚的金融背景。

  在这份民营银行的试点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近来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不断掀起波澜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身影。而有互联网公司出没的地方,恐怕就永远少不了惊奇。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都已经明确表示,将打造纯线上的网络银行。这也意味着,未来没有实体网点的互联网银行,已经成为未来银行的存在形式之一,无论什么业务,只要能上网就都能解决。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也觉得需要有更多的新玩法来操作民营银行:即便民营银行有实体网点,也并不是现在冷冰冰的银行,它或许是个咖啡馆,也可能是个书屋,或是个健身房……未来的银行,可能会无所不在。

  思路已然明朗,美好的愿景如今只等监管层的审批。

  民营银行的成立时机到了

  民资占比超过50%的中小银行已有100多家

  其实,无论是传统银行体系内是否叫嚷着“钱荒”,无论市场利率是否狂飙至历史新高,民间却似乎从来不缺资金。这些民间资金一直在某种程度上或补充或代替着银行的贷款业务,让够不上银行标准的“屌丝”借客们也能看到借钱的曙光——尽管钱客们也承认风险确实很大。

  如果让这些民间资金阳光化又会如何?将民间资本放到金融业内,能不能刺痛僵化的传统银行业,倒逼其前行?能不能让此前停于纸上的“市场化”得以推进?恐怕监管层想要得到的答案要远多于此。

  时光追溯至大约10年前,业内专家苦口婆心地向监管层游说着:中国需要民营银行来“搅搅局”,推动一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过,偏向理论的专家们却一直没有说服监管层,虽然有民生银行等先例在前,但民间资本与银行之间那堵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玻璃门”始终没有打开。

  监管层其实并非不为所动,或许只是时机不对。从2012年开始,这道“玻璃门”开始出现了裂痕,且正加速瓦解。2012年5月份,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并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

  据银监会统计,目前民间资本占比超过50%的中小银行已有100多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民间资本的占比更是超过了90%。而市场化也正逐步逼近,金融业退出机制等基础建设也正在完善,此时,允许民营资本成立银行正合时宜。

  民营银行处境并不那么美好

  创新精神,民营企业家们能够保持多久?

  有人说,民营银行是吸血鬼,因为他们专注于高利润的小额贷款,赚取的不光是储户存款的利差,还要榨干中小银行的小贷业务;有人说,民营银行是狼,因为他们的体型较小,创新起来快而精准,让形如大象的传统银行无力应对;也有人说,民营银行是条鲶鱼,至少搅动了金融业这潭曾经的静水,倒逼改革。

  但春天里的寒冷恐怕只有体会了才会懂得,民营银行面临的处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虽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去年曾豪言,未来5年内,民营银行要在商业银行中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有人质疑,套上了银行监管枷锁的民间资本,是否还能跳出漂亮的舞姿;那些草根企业家,究竟能否玩儿转金融?

  市场似乎都愿意看到新生力量可以改变中国银行业,给金融业带来令人惊奇与改变。但不得不说,幼苗的力量恐怕短期内只能费力地拱开浮土。创新精神,能够在这些如今还踌躇满志的民营企业家们身上呆多久?如今的幼苗能否长成未来的参天大树,恐怕也只有拭目以待。

  倘若民营银行不能交出满意答卷,等待它的只有退出的结局。而这也正是银监会主张民营银行在未出生前,就要写下“遗嘱”,交代如果失败应如何处置资产的原因。民营银行尚未出生,便已然压力重重,苍老起来。

  晨报记者 姜樊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