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商行变身“投资银行”同业业务路归何处

2014年05月09日 08:5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记者杜冰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同业业务成为近年来城商行摆脱监管束缚、赢得快速扩张的通道。从2013年业绩来看,部分城商行得益于同业业务的膨胀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然而其背后隐匿的流动性风险值得警惕。专家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同业业务在包括城商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此情况下,如何实现同业业务的健康发展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业“鸦片”吸食成瘾

  在近期披露的多家城商行2013年业绩报告中,快速膨胀的同业业务是其中的一大焦点。

  2013年年报显示,天津银行201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为718.93亿元,而2012年末为95.82亿元,规模增加了约6.5倍;江苏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693.46亿元,相比2012年末的397.51亿元增长74.45%;上海银行买入返售资产由上年的83.2亿元猛增到331亿元,同比增加近248亿元,增幅高达298.09%……

  这种上演于同业之间“一进一出”的资金腾挪术,让部分城商行扮演了“投资银行”的角色。而城商行之所以对同业业务趋之若鹜,其原因也显而易见。

  “在异地设分行审批‘搁浅’、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本管制日益严格的大背景下,城商行业绩增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在此环境下,同业业务为其提供了冲出监管束缚、赢得快速扩张的便利通道。”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除了正常业务的需要,同业业务的快速膨胀,不排除一些利益因素掺杂其中。

  “地方政府仍然是许多城商行的实际控制人。在各种利益驱动之下,一部分城商行为了在短时间内将规模和利润指标冲高,利用同业业务玩起了‘账面游戏’。如果出于这种意图,则如同吸食‘金融鸦片’。”赵庆明说。

  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的确在短期内为一些城商行带来不菲的收益。以天津银行为例,其2013年总资产4056.8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4.06%;净利润34.35亿元,同比增幅达30.14%。高达三成以上的资产与利润增幅,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相比十分亮眼。

  有业内人士透露,若减去同业资产,一些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将缩减一半。

  警惕流动性风险

  同业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城商行快速成长提供温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隐匿了风险。对于同业业务快速膨胀所造成的风险问题,业内专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贷款规模限制,可能规避利率管制,导致监管指标失真,这对于自身抗风险能力有限的城商行而言更加大了风险暴露。

  “在经济增长强劲情况下,这些影子贷款就有利可图,但是如果经济增长走弱,它们比普通贷款更容易受到冲击,因为同业资产将银行与风险较高的借款者联系在一起,而且银行为此准备的资本缓冲也少之又少。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加强了影子放贷活动,增加了市场的金融风险。”渤海银行金融同业部高级经理吴青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双边扩张的方式做大总资产规模,使得银行资金大量短借长用、期限错配严重,杠杆效应不断扩大所蕴含的流动性风险也不断增大。一旦货币政策收紧,将加速“去杠杆化”的进程,这些银行将被迫大量收缩同业业务和票据融资,市场的清偿能力和流动性问题将面临严峻考验。

  “同业业务由于依赖于同业市场,其最大的风险在于期限错配带来的利率风险。特别是将大量短期借贷来的资金去匹配长期资产,那么同业负债端的流动性约束就很强。一旦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趋紧,会对市场利率造成很大的影响,而突然之间的筹资成本上升,也会对同业规模较大的银行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链条式的反应。”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

  亟须建立匹配的风险管理方法

  从目前来看,同业业务的快速膨胀的确带来了一些问题。然而,专家认为,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同业业务在包括城商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针对近年来不规范行为的存在以及超常发展的情况,做好银行内部组织管理的规范及建立全新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同业业务在未来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无论是城商行还是大银行,其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都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而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市场,而同业业务本身就是一个基于市场的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同业业务是未来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必由之路。”曾刚认为,在此趋势下,如何防范风险,让同业业务在规范中健康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是要做好银行内部组织管理上的规范;另一方面则要形成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因为风险性质的不同,这种方法与此前的信贷管理方法截然不同。”曾刚说。

  事实上,近期监管机构透露的监管意图,也指向了以一个更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与风险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来健康开展这项业务。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多家银行开始逐步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规范,包括探索成立专门的事业部来管理同业业务的操作,以及对业务模式、比重加以限制。在此情况下,专家预计,今年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将有所下降。

  “这些业务本身期限比较短,如果到期不再续做的话,收缩的速度会非常快,在监管的规范要求下,估计今年同业业务的整体规模会有所下降。”曾刚表示。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