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股权激励样本渐次涌现 释放基金业活力

2014年06月24日 13: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公募基金业股权激励样本渐次涌现。中欧基金4月宣布,股东国都证券和北京百骏公司分别将所持公司各10%的股权,转让给包括董事长窦玉明在内的5名公司高管。天弘基金于5月底宣布,18位高管和核心骨干将通过4家有限合伙企业持有公司11%股份。前海开源、创金合信等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落地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监管部门鼓励基金管理公司优化股权结构的大背景下,多家基金公司正在探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以往曾难于破题的股权激励,在可预见的将来似有多点开花之势。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业界,均期待通过这一制度红利安排,解决基金公司人才外流、业务经营短视等顽症、痼疾,促使基金业重新焕发活力。

  目前的业内实践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股权激励在吸引高水平投资人才、稳固行业现有中坚力量上,效果较直接而明显。以率先推进股权激励方案的中欧基金为例,已先后吸引陆文俊、曹剑飞等一批业内知名基金经理的加盟。无论是中欧还是天弘,均已明确目前落实的方案只是阶段性成果,未来公司会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推进员工持股,让更多员工能获得公司股权。这将在更大范围内激发基金从业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从改善公司治理角度而言,合理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有助于协调基金公司股东、员工和基金持有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鼓励基金公司管理层从长远出发追求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案,可谓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的重要抓手。只有员工与股东从过去的博弈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并真正尊重和维护持有人的利益,基金业才能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

  在当前这一大资产管理时代,混业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跨界冲击,基础市场缺少赚钱效应。诸多行业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行业需要有根本性的制度突破,以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提高活力和竞争力,推动行业变革式发展。

  在海外资产管理行业,人才激励是一个长期课题。美国90%左右的资产管理公司设置了股权、期权等激励约束机制,几乎已成为行业的“标准配置”,充分体现了这一人才密集型行业的人力价值。

  目前在我国基金行业,不仅股权激励已破局,基金公司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进而改善治理结构同样前景可期。监管部门明确提出,鼓励基金管理公司上市与并购重组。这与股权激励措施相互呼应,有助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实施和股东退出通道的建设,使股权激励更具含金量。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探索上市的可能性。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通往优秀资产管理公司的路径有许多,股权激励虽然能收到效果,但绝非“万能灵药”。海外基金公司的案例显示,是否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并非激励机制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一些公司采取其他形式的激励措施如持基计划、递延支付薪酬计划等,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国内基金行业,改变强势的股东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一些公司短期内推进股权激励并不现实,各种长期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整体来看,优秀资产管理公司的炼成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更重要的还是结合自身优势的发展路径来选择适合的激励方式,进而形成卓越的企业文化、投资理念和发展战略等,从而更有助于夯实发展根基。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