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辜胜阻:化解金融风险要标本兼治

2014年06月30日 15:0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审议时表示,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下行期和金融风险的上升期,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十分迫切。当前金融风险的突出特点是“点多面广、相互影响、相互传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入手,既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转型,又要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辜胜阻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是对风险进行科学识别和研判。金融风险的释放与爆发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经济上行风险不易发现,经济下行时要严防风险爆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的各项风险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近期看,当前金融领域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产能过剩等领域形成的银行信用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从中长期看,我国的金融风险点要高度关注企业债务率过高、流动性结构性失衡、社保欠账和跨境资本流动等问题。现阶段流动性管理面临“两难”一方面,流动性总量偏大,企业负债率过高,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又面临严重的融资贵和融资难,“钱多”和“钱少”并存。

  辜胜阻认为,当前金融领域有五大风险点要高度重视:一是房地产市场 “拐点”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截至2013年6月,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和其他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总额占各项贷款37.2%,房地产市场波动将使银行接近4成的资产承受风险。

  二是区域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较为突出。2014年我国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

  三是产能过剩领域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我国39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去产能过程”可能形成银行不良贷款并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四是影子银行中的金融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40%。影子银行运作不规范、缺乏透明度给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五是流动性错配的结构性风险,流动性总量过多和实体经济融资贵并存。

  辜胜阻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构建风险的缓释机制,防止潜在金融风险在近期集中爆发,避免风险叠加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要加大风险排查,规范信息披露,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防止各种风险叠加,构建风险缓释机制,定点爆破局部和区域风险,及时化解金融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当前金融领域的各项风险,首先应对当前金融领域面临的各项潜在风险进行重点排查,建立规范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披露并制止金融机构经营中存在的高风险行为。其次要将影子银行纳入规范的监管框架,明确金融机构不同产品业务的法律关系和监管规则,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同类的金融产品归属于同一监管主体,执行相同的监管标准。第三,要构建市场化的风险“熔断”机制、妥善处理非系统风险,实现对潜在风险的缓释。金融风险的外溢效应很强,跨界传染性也很高,避免风险传染和扩散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构建市场化的风险“熔断”机制,切断各潜在风险点之间的风险扩散路径。对于特定的领域和地区的非系统风险要定点爆破,避免风险在该领域的过度积累。

  二要推进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转型,形成有效的市场风险约束机制,强化预期引导,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当前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是部分金融活动游离于体制外而监管不到位。体制外金融过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体制的过度管制。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实现监管转型,适应混业经营的形势,要防止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对跨市场、交叉性的产品要加强协调和改革,逐步建立“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监管转型,重在构建市场化风险约束机制。要通过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者利益,避免将银行的风险转嫁到政府财政领域。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则需要通过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手段给予投资人警示,使其逐步建立正确的风险观,正确应对投资风险。

  三要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化解房地产出现拐点所导致的金融风险。楼市是影响经济发展走势的最大变数。楼市一头是投资,一头是消费;一头是金融,一头是实体经济;一头是民生,一头是经济增长;一头政府、银行、消费者利益,一头开发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楼市和土地市场出现降温,三四线城市出现大量库存,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趋紧,楼市出现拐点。国际货币基金IMF的一项研究指出,近来50件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前,逾三分之二有房价盛极而衰的现象。防范房地产市场下行引致的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建立楼市长效管理和差别调节机制,一二线城市要扩大中低端市场的房屋供给,满足城市低收入和“夹心层”的住房需求;三四线城市要控制新建商品房供给,并夯实产业基础,完善公共服务,做好市场培育。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层次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担体系。一是拓宽房地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变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二是积极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分散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集中的风险;三是规范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使其法制化、阳光化、规范化;四是完善房地产贷款保险制度;五是探索住房开发性金融业务,发行住房金融债券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

  四要“开前门,堵后门,修围墙”,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强化政府负债和预算的硬约束,防止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和蔓延。短期来看,我国部分地区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对于这部分存在着较大的债务风险的地区,地方政府应采取主动,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防风险继续累积,积极化解现存的风险隐患,同时通过设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定应急预案等手段为可能的风险爆发做好准备,在危机早期就应介入,将风险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避免风险的跨区域、跨领域蔓延;中央政府则需“做好顶层设计”,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速度,并将影子银行纳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管控范围。从长期看,我国亟需以“开前门、堵后门、修围墙”的方式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构建起以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机制,并完善配套机制建设。同时,要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负债融资压力。

  五要防范因企业融资贵引发的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潜在风险,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变金融背离实体经济局面,使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根本意义上防范金融风险,要巩固实体经济坚实基础,保障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稳定金融运行的基本面。2013年,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高涨已达140%,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大企业杠杆率上升,中小民营企业杠杆率下降,融资困难。

  为此,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通过去杠杆化缓释金融风险,避免误伤小微企业。要实行微调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看,守住风险防范底线,要更多地发展直接金融,老百姓有钱没处投,企业要钱没处筹,这反映存在严重的金融压抑。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改变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金融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的局面,让老百姓有更多合适的投融资渠道,释放市场投融资需求,推动企业股权融资,鼓励市场并购,加大资产证券化发展业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将资金定价权交给市场,解决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利率二元结构现象。同时,要侧重于盘活货币信贷存量,通过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铺设竞争高效的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将“迷失的货币”引流到“干旱”的实体经济领域,让盘活金融资源与搞活实体经济相得益彰。(刘 伟,庄芹芹,曹誉波,徐雯婷)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