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融资租赁行业仍处“蓝海” 发展尚存诸多掣肘

2014年07月01日 14:1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融资租赁企业扎堆成立。在负有对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预期之下,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以开拓行业的空间。但是,目前这块“新高地”也面临瓶颈限制和业务类型分化,其步入与国际同等竞争轨道尚需时日。

  租赁行业仍处“蓝海”

  《2013年中国融资租赁蓝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融资租赁公司达到1026家,融资租赁行业注册资金达3060亿元,同比分别增83.2%和61.9%;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21000亿元,同比增35.5%。

  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杨海田表示,去年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相关规定,售后回租等业务继续实行差额纳税的政策,这也使融资租赁业发展重新步入了正常轨道。目前国内航空租赁、机械装备租赁已经超越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预计2016年底将成为世界融资租赁第一大国。

  从租赁业的发展情况看,除了航空和机械装备外,业内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与船舶、公共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实体产业进行对接,并逐步发展出差异化的格局。即使在同一大类的租赁业务下,不同的公司业务也呈现出分化态势。如航空租赁业务中,一些公司以大飞机业务为重点,而另有公司以公务机为核心板块。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目前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来看,多个板块业务仍是“蓝海”,竞争远未达到充分或饱和的状态。一些企业之间为了更好地利用客户资源,还尝试进行“联合租赁”。某融资租赁企业高层表示,虽然这样的模式不能算作融资租赁的一个类型,但也是在进行有限的创新。

  行业掣肘有待化解

  在融资租赁业正在寻求发展空间的同时,一些对部分机构涉嫌“影子银行”的做法也受到关注。机构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融资租赁业务规范开展,需要有“真租赁”作为支撑,即有真正的租赁物进入操作环节,融资款项围绕租赁物进行流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融资租赁业分化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两个领域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界对行业理解的混淆,目前二者在公司信息方面尚未形成数据共享。相对而言,具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在风控等诸多方面受到相应母行的影响,业务操作较为规范。而融资租赁公司因为数量庞大,受制于个别行业规模和竞争环境,发展上也被制约。加之融资租赁行业本身面临的瓶颈限制和业务类型分化,其步入与国际同等竞争轨道尚需时日。

  监管层人士也在多处公开场合对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问题作出说明。目前,融资租赁在法律、监管、财务、税收等四个方面都在进行制度完善,但整体上仍滞后于行业实操需求。而上述四个方面中,税收被较多的业内公司所提及。由于行业业务板块分化,造成实际对接的租赁物处于不同的税收政策环境中,相应的发票开具、风险控制、流通成本都有较大差别。特别是二手设备的租赁处置,因为较难提供有效的票据作为抵扣税项证明,所以限制了设备的继续流通。业内人士认为,财税政策的滞后,本就产能过剩的工程机械行业在后端缺乏快速处理二手产品的能力,客观上造成了新机、旧机共同积压,理应作为周转“润滑剂”的融资租赁业务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在就上述“四支柱”进行研究和制度完善的过程中,监管层也在积极调研和协调业内的机构,尝试为行业拓展空间,如考虑借助城镇化概念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租赁、借助“走出去”机会扶持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业、借助自贸区政策推动飞机租赁业务发展。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