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融改革:坚定方向稳步推进

2014年07月11日 09:0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金融改革再引市场关注。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记者会上,就中国金融改革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周小川表示,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进度时间表,社会上、金融界都还在讨论。作为利率主管部门,央行有自己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内经济、国际经济等外部条件来执行,但我们认为应该在两年之内可以实现。

  周小川的此次表态与今年他在“两会”记者见面会上表述的观点一脉相承。“两会”期间,周小川曾表示,市场上存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力量,各种新兴的业务、新兴的业务方式,也都对利率市场化有推动作用。“存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后一步,我个人认为,是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今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呼声高,步伐亦十分稳健有力。年内,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健全,贷款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首批340亿元同业存单顺利发行。此外,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3月初上海自贸区开始试水,先行取消了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回顾上半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整体成效很显著,未来继续改革的方向也是明确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也要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发展及其对现状的挑战。”

  鲁政委表示,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利率市场还缺少利率锚,如偏重于短期的政策指标利率,及更着眼于长远的中长期利率指标等。此外,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这一保障性制度的缺失,会影响相关金融产品的定价,也会影响市场对银行的评级。因此,此项制度的出台势在必行。而利率市场化引发的后续市场影响也需要积极关注。

  今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纪敏、牛慕鸿在其共同发表的文章中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利率形成方式市场化;二是利率调控方式的市场化。《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原则是“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其中,“放得开、形得成”强调的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调得了”强调的是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方式的市场化。

  就此问题,周小川在10日的记者会上亦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实现之后,央行还是要通过货币市场的有效传导机制,来体现央行政策利率对市场的引导作用。目前央行在准备2至3组主要管理工具。

  “从周小川的表态看,管理层已对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和相关准备。”来自市场的相关分析人士称。

  谈到外汇市场改革时,周小川说,改革方向是明确的。希望通过改革,汇率实现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让市场供求关系更多决定汇率,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和灵活性。“随着这些目标的实现,央行在条件具备的条件下,会明显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事实上,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步伐不可谓不快。今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已经被打破,出口企业汇率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释放。3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这也是自2012年由0.5%扩大至1%之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再次扩大。

  “人民币波幅扩大增加了资金套利的难度,会导致部分套利需求的减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不断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退出汇率干预正成为央行货币框架的新常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日前撰文表示,此前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以及央行实施的“冲销干预”政策,央行的外汇资产以及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不断增长。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央行最新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5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较4月末仅增加3.61亿元,这意味着汇市供求由市场自动出清,货币当局正在主动地退出汇率市场干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从2011年的月均2316亿元下降到目前月均185亿元,退出汇率干预正成为央行货币框架的新常态。

  “市场化是汇率改革坚持的方向,这对企业和市场来说都是好的。”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当前中国正沿着市场化方向稳步推进汇改,最大的特征就是要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这一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措施适应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发展,也为正在推进的各项金融改革创造了条件。牛娟娟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