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场化是债市必由之路

2014年07月11日 11: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地方政府负债压力难消的背景下,管理层在定向释放流动性支持经济增长、开辟各类融资渠道、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做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债券市场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融资领域,发挥了日益重要的融资功能。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屈指可数、政府兜底成为所谓各方“共识”,各类债券、尤其是信用债的市场化定价,与成熟市场相去甚远。这不仅不利于各类投资者得到合理的风险收益,使得债券市场自身积累了难以量化的金融风险,也同样不利于各类发债主体自身的负债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近期中证登、交易所等监管机构推出的监管新政,无疑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从发行方看,近年来伴随直接融资大发展与债券市场大扩容,当前各类信用债发行门槛较以往已大大降低。例如,从城投债看,当前城投债发行主体已全面扩大至一般地级市乃至区县级城投企业。诸如中小企业集合债、交易所非上市公司私募债等新型信用债推出,使更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的低等级发行主体,能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在此背景下,当前信用债市场整体风险显然已大幅升高。

  然而另一方面,从投资者角度而言,由于对于高收益的片面追求,大量风险敏感度较低的投资者对于中低评级信用债趋之若鹜,甚至大量低评级的信用债,因其相对较高的票息,一度在一二级市场遭遇“哄抢”。发债主体的融资成本未能得到有效的市场化定价,这不仅是社会资本的浪费,同时也纵容了部分发债主体不受约束的融资冲动。这不仅给债券市场自身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样也使得社会投资效率大幅下滑、出现扭曲,阻碍实体经济转型,加大了相关融资主体的负债经营风险。

  《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指出,要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开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在该意见发布前后,多家城投平台已经踏上转型之路,转型为地方国有企业,逐步成为真正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作为相关主体的重要融资渠道甚至是主要融资渠道,势必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大幅增强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水平,促进相关融资主体的转型发展。

  当前,在经济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量不规范的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均面临收缩、转型多重压力。作为我国金融系统十分重要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市场化,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王辉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