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优先股预案呈现三大亮点

2014年08月18日 09:33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 见习记者 孙璐璐

  随着上市银行的优先股发行进程提速,浦发、农行、兴业、平安、中行、工行等6家上市银行优先股预案再次受到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上述银行优先股预案发现有三大亮点:一是不同银行采用固定息率和浮动息率两种不同方式;二是部分银行选择境内外市场同时发行;三是部分银行的关联公司和股东积极认购。

  2家银行股息率固定

  4家银行浮动

  在6家银行的优先股预案中,除了中行、平安在境内发行的优先股采取固定利率方式外,农行、工行、浦发、兴业4家银行在境内发行的优先股均采取分阶段调整的浮动利率,即在一个股息率调整期内以固定股息率支付股息。股息率由基准利率和固定利率两部分组成,其中基准利率参考国债收益率,固定溢价在发行时一经确定不再调整。股息率调整期结束后,在重定价日,将确定未来新的股息率。

  针对股息率确定方式的选择依据,农行相关人士回应证券时报记者称,选择分阶段调整的股息率有利于投资者和发行人双方利益的长期平衡。另外,浦发银行一位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

  农行相关人士说,优先股为期限永续的产品,长期来看,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会令利率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单边上行或下行的可能性均较低。而分阶段调整的股息率,为每个调整周期提供了根据当期市场水平灵活调整股息率的机会,使票面股息率保持在合理的市场水平。

  该人士补充说,由于分阶段调整的股息率每5年调整一次,每个调整期内股息率不变,这种形式兼具固定股息率的特征,能确保投资者在一个调整周期内锁定投资收益。

  不过,固定利率方式也有自己的优势。一位接近平安银行高层的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优先股的潜在投资者多数是保险资管、基金等,这些机构追求稳定的长期收益,采用固定股息率能提高它们的认购积极性。

  此外,平安证券的一份优先股专题研究报告称,早期优先股发行略含有政策参考基准意味,同时在市场标的相对稀缺情况下,整体风险溢价在发行利率上的体现不会很明显,这或有助于固定利率优先股的发行。

  两大行境内外均发行

  除了股息率确定方式有差异外,发行市场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上述6家银行中,只有工行和中行选择在境内和境外发行优先股,其余银行只在境内发行。

  对于工行和中行为何会在境外市场发行优先股,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工行、中行属于在国外布局较广的中资银行,国际商业银行的属性使得它们受国内和国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约束,在境外发行优先股是出于满足海外资本监管规定的考虑。

  平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励雅敏则表示,部分银行在海外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机构评级,使得境外发行优先股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境外的市场利率普遍低于境内,使得境外的发行利率可能低于境内,能拉低总发行成本。

  上述6家银行中只有工行、中行和农行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然而,农行本次却只计划在境内发行优先股。对此,农行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本次优先股选择境内发行,综合考虑了政策及监管环境、市场条件。另外,为及时改善资本结构、缓解资本压力,农行在境内发行优先股也是出于发行效率的考虑。

  不过,农行的优先股预案也显示,该行不排除根据监管要求和资本充足率等情况,在境外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的可能性。

  关联公司料积极认购

  部分银行的同集团子公司或大股东表明了将大比例认购优先股的意愿,这又是一大亮点。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在优先股预案中均表示,股东或关联公司拟大手笔认购优先股。其中,平安银行的“兄弟”公司平安资管拟认购平安银行本次优先股发行数量的50%~60%;兴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福建财政厅拟认购兴业优先股25亿元。

  兴业银行此前曾表示,福建财政厅作为第一大股东,承担持续注资责任,在开董事会前即与兴业银行签署认购协议,锁定认购规模,反映大股东对该行长远看好以及对优先股投资价值的认可。

  对此,曾刚表示,首先,在银行股价普遍跌破净值的背景下,由于优先股受股息支付条款、投资者回售条款等限制,存在一定风险溢价,收益率又高于一般银行金融债;其次,虽说优先股有特定情况下强制转股及不支付股息等要求,但是市场普遍认为此类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优先股股东享有较高安全边际。因此,银行的股东和关联公司提前表达认购意愿,更多突出了对特定投资者的一种“福利”。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