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六管齐下 兴业银行力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2)

2014年08月18日 0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完善银行绩效考核机制惠及企业

  兴业银行近年来逐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最终也惠及企业客户。

  首先,该行调整了有关考核政策,对经营机构取消下达中间业务收入计划。设置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指标,要求分支机构严格区分利息收入和服务收费界限,严禁任何方式和途径的“息转费”,引导分支机构切实贯彻“禁止息转费”、“质价相符”等监管政策。对于内外部检查中最终认定的不规范问题,在考核收入上予以双倍扣除,并要求全额退还客户。

  其次,该行建立了问责机制,明确了对服务收费违规行为的问责机制。对于违规收费导致监管罚没和客户投诉的,总行将对相关责任机构(人)进行问责处理,并视情节严重对违法机构(人)进行罚款、全行通报等。凡收费项目符合总行名录要求,但操作不合规的,将追究当事人责任;凡操作合规但收费项目超过总行规定名录范围的,将追究分行高管人员责任;凡收费项目超过总行名录范围,业务操作行为也不合规的,将追究分行高管人员和当事人责任。

  此外,今年该行在企业金融综合考评方案设计上,不考核贷款定价水平,而是鼓励分行合理根据资金成本、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合理确定贷款定价,综合考虑客户融资价格、中间业务收入、平台拓展、关联客户带动等各方面收益因素,实现与客户共成长。

  加强存款管理 合理控制银行筹资成本

  为改变过去单纯以贷款投放拉动存款增长的模式,兴业银行已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分行转向用信客户与非信用客户并重,通过深化银企关系,着力提升低成本、稳定型结算性负债。

  一是针对机构客户,加大支付结算服务系统建设与推广力度,重点通过企业网银、招投标保证金管理系统、银政直联、银医通等系统密切合作。

  二是针对企业客户,一方面加大票据托管、银企直连、结算中心、收付直通车等支付结算产品的推介力度,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支付结算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向客户推介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机构理财、委托投资等资金管理类产品,满足客户投资需求,提高客户收益,同时,在账户开户、结算管理等方面提供VIP通道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三是通过运用多种业务,提高客户黏性,加强产品交叉销售和综合运用,扩大客户产品覆盖度,努力成为客户的主要结算银行之一。今年以来,兴业银行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客户、发动分行加强结算性存款营销及提高非信用客户日均存款占比等方式改变存款增长方式,优化存款结构。该行印发了《兴业“结算惠”产品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了企业金融产品线,加强产品组合创新,有效推动新客户拓展和存量客户提升,促进该行结算业务增长;印发了《兴业银行企业金融总部关于加强资金管理客户“抓结算、增存款、提价值”工作的通知》及开展结算性存款营销竞赛等活动将客户存款账户逐步转化为资金归集账户和支付结算账户,大力拉动结算性存款的增长。

  目前,该行个别分行以贷转存的现象已经得到控制并逐渐减少,截至2014年6月末,在该行本外币企金存款较年初新增520亿,企业金融存款日均较年初新增668亿的情况下,该行用信客户存款余额较上年下降297亿元,降幅5.6%;用信客户日均存款较上年下降815亿元,降幅14.7%;保证金存款在对公存款中的占比由年初的16.49%下降至14.87%。

  创新服务产品和融资模式可降融资成本

  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融资模式,兴业银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错配导致的临时性资金短缺问题,减轻小微企业财务负担,兴业银行创新企业还款方式,推出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连连贷”,对经营情况良好、以该行为主要结算银行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日无需偿还本金,通过放款与还款的无缝对接,延长还款期限,实现借款人贷款资金在原授信到期后延续使用,以此支持小微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周转。在授信额度上,“连连贷”最高可达1000万元,在延贷时间到期后,只要仍符合条件,还可继续延贷,即顺延次数不受限制。同时,“连连贷”作为配套业务品种,具备对接面广的特点,我行各类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短期资金周转的贷款产品均可与它对接,有效解决了大量小微企业过桥资金筹措难、成本高等问题。

  针对节能环保领域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该行通过引入损失分担机制缓解节能环保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例如,该行与IFC(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CHUEE三期(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三期),在该行承担损失分担费的情况下,不需要企业承担额外费用,引入IFC损失分担机制,专门投向于非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这一机制实质上通过第三方损失分担机制,弱化传统信贷中对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的要求,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强烈的节能减排融资需求与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矛盾。目前,CHUEE三期项目已在兴业银行各分行逐步落地,已向多个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投放超过1000多万元信贷支持。

  在创新融资担保方式方面,兴业银行也积极作为。该行针对技能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轻资产”特征较为明显的特征,有针对性推出了以技能服务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将非典型意义上的项目未来收益权确权合并成为标准化的担保品,同时辅以现金流管控措施,缓解轻资产型的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担保难题。这一创新产品推出以后,该行已经为广大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融资余额近25亿元,在近年的市场增量中占比近20%。

  此外,兴业银行还积极支持我国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例如,针对福建省内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针,兴业银行与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财政厅签订了《福建省企业技术改造风险补偿贷款(融资)合作协议》,合作创新推出福建省技改融资风险补偿贷款(融资)业务,共同扶持承担福建省经贸委组织实施的福建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有效解决企业技术改造融资难题,推动海西产业转型升级。风险补偿贷款(融资)业务即在申请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福建省级财政出资5000万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基础上,兴业银行按独立评审原则,向福建省经贸委推荐的福建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共三批614个)提供50亿元风险补偿贷款。该行根据融资人的资信状况、并结合第一还款来源落实情况,给予企业一定利率优惠(原则上执行基准利率)或抵押率放大政策(最高可达150%)。截至2014年6月末,兴业银行该业务已批复金额10.51亿元,落地金额9.53亿元。

  将继续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兴业银行表示,未来将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清理银行业不合理收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精神,严格贯彻执行发改委和银监会等有关监管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宣传培训、监督检查和员工教育,引导各经营机构依法合规开展服务收费,切实清理不合理收费,严禁“息转费”、“以贷收费”,规范评估、担保、登记等收费。同时,加大对整治活动的检查、督导力度,全力抓好落实,务求实效,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该行将继续大力发展小企业业务,围绕“百千万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即自2014年起的三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100个小微企业重点作业区域,建立1000个小微企业重点集群、每年新增扶持10000家重点小微企业成长)的组织实施,加强小企业专营团队建设。同时,以“量”变促“质”变,快速提升小微企业业务规模和专业化经营能力。

  同时,该行还将大力开展业务产品、服务方式与管理制度创新,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创新“四权”(林权、农业机械、农村土地存包经营权、农村住房以及宅基地抵押贷款)抵押贷款业务、创新绿色信贷产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融资模式帮助三农、小微、节能减排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该行还将继续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第一,继续大力发展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服务该行核心企业金融客户;大力发展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并购债券、项目收益票据、供应链票据、碳收益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品种。第二,拟根据目前国家鼓励的行业,结合该行自有优势,对理财工具产品进行创新。例如,作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该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下半年,兴业银行将推出一系列的“赤道理财工具”,对中小企业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及环保技改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就环境保护、大气治理等企业进行理财工具的重点创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项营销。同时,落实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及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有关讲话精神,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别对待,利用该行长期积累的行业客户信贷数据,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产能,发行相关理财直融产品,通过兼并重组推动技术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第三,进一步加快资产证券化,继续通过资产证券化合规腾挪信贷空间,支持国家重点导向的行业客户。第四,探索RQFII业务,积极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为资产证券化产品注入活力,通过降低负债成本促进降低资产收益率要求,为企业释放更多议价空间。

  在三农领域,兴业银行也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黑龙江、河南等农业大省分行设立农业(或食品)产业金融中心,对农业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经营,科学配置专项信贷资源及政策,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