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产证券化争夺战升级 信托公司腹背受敌

2014年10月10日 07:26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证券时报记者 刘雁

  金融行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正进入一轮爆发期,觊觎这场盛宴的各类金融机构铆足了劲参与竞争。作为此前已插足此业务的信托公司,正逐渐丧失优势。

  9月底,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其中,将业务主体范围由证券公司扩展至基金子公司;取消行政审批,实行事后备案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目前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参与程度并不深,证监会此次松绑意味着鼓励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走向常态,这给信托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中融信托创新研发部总经理曲晓燕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资产证券化盛宴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偿付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等。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市场上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已达260只,发行总规模达到2040亿元。相比之下,2013年全年,全市场也只不过发行了63只产品,发行总规模为2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启动的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ABS)试点额度虽为4000亿元,但一年过去仅发行近1700亿左右,远滞后于监管部门此前的预期。

  “这主要是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报备程序复杂,而且梳理基础资产需要较长时间。”东部一家信托公司高管称。

  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加入这一市场的角逐。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不少信托公司自去年ABS扩大试点以来在大举投入人力、财力拼抢规模,平安信托、兴业信托等信托公司便在近期组建专门部门发展信贷ABS。

  “我们近期将会陆续发行一系列ABS产品,公司投资银行部有专门的团队在跟进这类业务。”兴业信托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

  9月份,兴业信托发行了国内首单绿色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兴元2014年第二期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据上述高管透露,目前兴业信托正与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合作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业务规模超过150亿元。

  西部一家信托公司高级信托经理对记者说:“我们公司也准备开始做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还在规划和对接阶段,未来有可能会成立专门的团队。”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称,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比考核的趋严,使得银行有出表的需要。信贷资产证券化需求日益上升,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空间巨大。假设5%的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将带来5万亿的业务规模。

  而由券商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也蓄势待发,尽管规模尚不及信贷ABS,但券商在其中的主导性更为明显。

  争夺战升级

  伴随着资产证券化蛋糕的扩大,相关主体的争夺战也在升级。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既有来自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潜在威胁,又有来自同行的价格大战,可谓腹背受敌。

  此前,证监会出台政策扩大了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基础资产的范畴,新增了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有价证券。而此次证监会再次出手松绑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审批政策,意在为专项资管计划常态化铺路。

  “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在企业资产证券化领域做成熟后,未来也可能介入信贷资产证券化,抢信托的生意。”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称,目前资产证券化主要是由券商担任总牵头人和承销,券商在交易结构设计方面起主导作用。信托公司相对弱势,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通道功能。

  比起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潜在竞争,信托公司当下面临的同业价格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受访的多家信托公司高管表示,由于竞争激烈,信托公司目前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收费一降再降,有的甚至动用各种关系去争夺业务。

  “我们公司最近参与的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招标,有同业上报的竞标价低到无法想象。不仅如此,有公司还动用了很多高层关系最终竞得了招标。”某中字头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作为信托公司的一项创新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费率曾长期保持在千分之几的水平。但今年以来,随着该项业务的参与者增多,信托公司从中赚取的费率逐渐下滑,为了争夺业务,有的甚至仅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

  “目前的费率从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都有。关键要看如何去跟银行谈,不能只看一单业务的服务费率,还要看跟银行的其他合作机会。”前述兴业信托高管表示。

  中铁信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王跃称,目前信托公司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争夺并非基于费率的考虑,而是将此作为转型路径之一,且最新的监管评级管理办法鼓励信托公司加大创新力度,并有一定的加分项。

  事实上,目前获得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资格的信托公司已有30家,众多的参与者令这一业务几无门槛。在这场争夺战中,有几类信托公司颇有优势,其中包括银行系信托公司、行业龙头公司或大型央企旗下的信托公司。

  鸡肋还是富矿?

  然而,拥有资质的30家信托公司并非全部参与这一市场的争夺,少数公司还处于观望阶段。

  譬如,某信托公司早在2008年便获得资质,但直到现在尚未正式开展此项业务。该公司高管称,市场规模虽然大,但瓜分蛋糕的太多,有限的蛋糕很快就瓜分完毕。该公司目前还处于观望阶段,保持密切关注,也在接触一些潜在客户,但并没有设立专职团队,暂时不打算大力介入这块业务。

  “目前资产证券化对于信托来说有点鸡肋。至少在制度设计上,信托有较大的业务空间。但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而短中期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上述信托公司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实际上,对每一单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托公司不仅需要组建专业团队,全过程参与项目招投标、结构交易设计和审批报备等工作,还需要拥有强大的人脉资源。

  中部某信托公司高管说,“一些信托公司看似很小,但因为背靠央企大股东,在争取银行资源时,可能大股东帮忙说一句话,业务就做成了。”

  而在这一轮价格战之下,信托公司从中获取的收益却微乎其微。投入大、回报小——在部分业内人士眼中,信托在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时面临的是一种“鸡肋”的局面。而信托公司轻车熟路的房地产业务,动辄一个项目可能就有上千万元的收入。

  在这种局面下,一些信托公司本来设有专职人员参与资产证券化工作,但一段时间后,相关团队也逐渐转去做常规业务。

  尽管如此,大部分受访人士则表示,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富矿”,相信随着制度的壁垒逐渐被打破,未来这一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信托公司应该提早做好准备,多尝试和积累,不能被券商抢占了市场。

  “目前信托对资产证券化收费较低,主要是因为其发挥的仅仅是SPV(特殊目的的载体)职能,并没有发挥主导权。”曲晓燕表示,“今后信托如果可以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比如筛选基础资产、承销等主动服务,相信收费绝不会这么低。”

  在曲晓燕看来,在政策有所限制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可以通过私募形式尝试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具体而言,在筛选基础资产和评级时按照证券化的标准来进行,发行时可以采用私募形式,以提早更深入介入这一市场。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