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降息是不是对地方的妥协?

2014年12月02日 09:5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与以往不同,此次出台的降息政策,不仅突然,而且产生了很多分歧。

  此次降息,管理层的解释是,稳定经济增长、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但社会各方面的分析却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对实体经济有利;有的则认为房地产市场最受益;更有观点认为,此次降息是中央对地方妥协的结果。因为,眼下正值地方还债高峰期,降息可以有效缓解地方的还债压力。

  那么,降息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是否像有的分析所说的,是对地方政府的妥协呢?笔者认为,实事求是地讲,此次降息来得这么突然,确实有向地方妥协的嫌疑。

  从受益情况来看,降息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对地方政府来说,按照国家审计署此前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万亿元,再加上或有债务,地方债总额为17.9万亿元。实际上,地方的实际负债,远不是审计部门公布的这么乐观。实际结果,可以等地方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财政部配套下发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精神,进行认真甄别和清理以后上报的数据为准。如果实际上报结果远大于国家审计署此前公布的结果,那么,降息给地方带来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至少可以一年少支付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利息。

  而对开发商来说,由于楼市持续低迷,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已经无力承受。少数开发商可能快要连利息也支付不起了,更不要说能赚多少钱了。自然,降息能够给开发商带来很多的直接利益。且与政府性债务不计代价、不讲成本不一样,降息节省的利息,都是开发商自己的,等于就是利润。如果因此而能叫醒市场,对开发商来说,就更是天大的利好了。

  从缓解债务矛盾来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可以说都到了还债最困难的时期。不仅还债的规模大,而且还债的密度高,如果能够减少一些利息,对还债也能起到缓解资金调度压力的作用。这一点,对地方政府尤其重要。按照审计部门公布的结果,今、明两年地方政府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约6万亿元,也就是说,降息至少可以让地方少还近300亿元利息。尽管与庞大的政府债务相比,这个数目实在不起眼儿。但在地方政府已经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这也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而对开发商来说,如果能够通过降息节省一笔开支,并将其用到广告宣传和促销等方面去,把实惠让给消费者,或许就能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毕竟,数十亿、上百亿的资金投向市场,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推动力的。也就是说,降息的市场动力将会比较明显。

  显然,无论是政府债务还是楼市,都是地方政府眼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政府债务会不会出险,是地方政府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一旦有一家平台公司出险,就有可能引爆地区性金融风险。反之,如果能够平稳过渡就能让地方政府不再为之操心。因此,降息也是在帮地方政府排忧解难。即便不像通过财政调度兑付资金或由银行增加贷款那样来得直接,实质也等于给地方政府拨款。

  而降息如果能够让楼市复苏,能够让地方政府再拿起“土地财政”的武器,不仅财政的日子会好过得多,GDP等也能好看得多。地方政府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整天为了调度资金围着为平台公司转、为了财政数据围绕财政收入转。从这点讲,降息仍然是有益于地方政府。自然,就难免让人产生降息是向地方妥协的遐想了。

  我们希望降息也能对实体经济带来利好,希望能够通过降息,减轻实体企业负担。但我们最为担心的问题是,降息的实际结果可能只会对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有利,实体企业反而会因为利息的下调贷款难度更大。

  在经济遇到困难、地方遇到麻烦时,中央向地方作些妥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关键是,这种妥协最好更实在一些,能够落实到实体企业,让实体企业也能平等享受到政政策带来的福利。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