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率调不调 国有大行决策利率定价慢一拍

2014年12月03日 11:4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不断有消息传出国有大银行要跟进利率上浮到顶,但“靴子”一直没有落地,而各行对外纷纷称“正在研究”、“内部在走流程”。

  看起来,做这样一个决定不容易。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确也两难:利率不上浮吧,价格竞争不过小银行;如果上浮吧,存贷息差空间进一步收窄,靠息差过日子越来越难。在央行有意为之的利率市场化推动下,银行业真的到了转型时不我待的关口。

  相比于船小好调头的中小银行,国有大行在做出利率定价决策时慢一拍。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刚刚推进不久、价格战刚拉开序幕的当前,这个“慢”里,有持重稳健的姿态,也有大银行的自信。毕竟,体量庞大的大银行并不过于担心因为一两分的利差会丧失老客户。但是,在市场化利率的冲击下,大银行也不能岿然不动。现在,五大行在上海提供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也比基准利率上浮了10%左右。

  当然,“慢”里也难免存在着观望和犹豫的成分。利率固然不是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唯一标准,但至少是相当重要的考量指标。如果不进一步上浮利率,那么当前的价格水平在市场中是缺乏竞争力的。自去年以来,存款余额增速已呈现连续下降之势,这背后就有存款搬家,或者存款分流进股市的影子。而如果跟进上浮,则意味着吸储成本再度上升。本次降息,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大,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小,本来就意味着存贷差收窄,银行传统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假如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主动选择抬升存款利率,盈利空间就更小了。

  一头是客户流失之忧,一头是成本上升之困,银行就在这样的两难中徘徊,让银行人常念叨“这碗饭不好吃了”。

  只有尽快提高金融创新水平,拿出更有附加值的金融产品,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才能保持这只金饭碗的成色。如果不能在非存贷的投行、同业等业务领域取得更强盈利能力,如果没有强大的风控能力托底创新业务,那么因为利率市场化导致的两难纠结,很可能将成为传统银行的家常便饭。 杨群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