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降息 100元存银行一年最少缩水2块

2015年03月05日 16:1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银行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推广理财产品。(资料片)

  文/片 本报记者 姜宁

  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从3月1日开始,央行正式下调个人存贷款利率,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从原先的2.75%下调到2.5%,这是3个月内央行第二次出手降息。存款越来越不划算了,那市民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来让自己手中的资产保值升值呢?

  存款:100元存银行,一年最少缩水2块

  央行刚宣布降息,不少银行就紧急上调了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但即便如此,第一批宣布“上浮”的商业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日照银行、恒丰银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还是从降息前的3.3%降低到了3.25%,而五大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普遍从3.3%降低到了2.75%,同样是在五大行中存款100万元,降息前和降息后年化收益缩水5000元。

  “降息后如果市民仍然不顾收益率,一味选择存钱,那可就赔大了。”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私人银行部业务经理宗明星说,去年政府公布的CPI指数在5%以上,降息后五大行的存款利率都是2.75%,这说明市民手中的100元钱在银行中存1年,其实际购买力就缩水2元。“而实际CPI数恐怕远不止5%,这也就说明,在当前形势下,你存钱越多,资产贬值速度就越快。”

  宗明星分析,今年内央行极有可能再一次降息,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很可能降到2.25%,甚至是1.96%。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青岛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降反升”,多款普通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从5.5%升高到5.8%以上,青岛银行零售业务部经理杨军介绍,在历次央行降息后,“弃存款,选理财”的市民就会明显增多。宗明星也提到,从去年11月央行降息至今,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储户将存款买成了理财。

  理财:8%?10%?高收益产品就在您身边

  有机构预测,降息后,股市和基金市场可能存在新的机会。对此,银率金融中心理财师牛雯建议,普通市民可适当增加一些权益类产品,如基金、股票等。此外股民在挑选股票时,切忌盲目追高,不过可关注一些暂时处于低谷的高成长性股票。

  除此之外,市民也可以投资一些成长性较好的基金产品。记者查阅数据发现,2014年打新基金中,国泰基金打中的最多,一共打中了15只;兴业全球基金赚钱最多,其参与打新的13只股票中涨幅在100%以上的有2只,80%以上的有4只。

  “想要保持高收益,就需要适当配置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这类产品收益率相对更高。”也有理财专家建议。

  当下互联网金融产品较为主流的有P2P和投资型保险。P2P是近两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在17%左右。记者登录陆金所看到,3年期产品投资年化收益在8.4%;宜人贷上2、3年期产品年化收益在12%。不过,随着青岛市互联网金融公司竞争的增加,未来P2P投资的风险性也将随之推高,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并不适合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老年投资者。

  牛雯表示,随着整个市场利率下行趋势确定,多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随之走下坡路,投资者应尽量做中长线投资。

  风险:未来或真有银行“出局”

  从去年11月底至今,短短3个月内央行两次宣布降息,与2012年降息不同的是,此次央行在降息后,随之上调了利率浮动上限,从10%提高到20%,再到如今各家商业银行可以将实际利率提高到基准利率的1.3倍。降息一周内,以青岛银行为首的“浮动帮”和五大行为首的“观望派”1年期存款利率相差0.5个百分点,央行盼望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正在稳步推进。

  五大行一些业务部门中层负责人透露,在降息之初,各家商业银行为了抢夺客户,会不断上浮利率,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银行“撑不住了”。“诸如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在春节前就下调了存款利率。”宗明星说。

  在此次降息之后,青岛市各家商业银行的利差进一步减少,各家银行经营压力陡增。“或许在10年内,金融街上就会有银行‘出局’。”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层领导感叹说,央行降息推动利率市场化,之后竞争压力增加,银行破产风险提高,政府存款保险制度紧急出台,这几方面其实是一连串的财政货币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市民不论是存款,还是买理财都最好选择国有商业银行,或者是那些财政部控股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