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风险加大收益下行 自融平台何去何从?

2015年03月09日 11:2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虽然自融平台风险很高,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依然有一些追求高收益的投资人在投资有自融嫌疑的平台。这或许和这样的平台能够在收益率或者期限方面满足其投机需求有关。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3年时还会投资一些有自融嫌疑的高息平台,但现在不会了。随着自融平台接连爆发危机以及P2P整体收益下行,自融平台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三维度考察平台是否自融

  众信金融COO谭阳告诉记者,自融对于平台来说,肯定是个负面的标签,投资人在得知平台自融后却仍然继续投资,说明平台在别的方面吸引了他们。投资人选择平台,一般只有三个考量因素:安全、收益、流动性。当这三大指标强到一定程度,足以抵消平台自融的负面标签时,投资人就会照投不误。显然,只要收益高和流动性好就会吸引投资者,所以可以看到多数的自融平台(提供的)都是短期高息的(项目)。“自融本身和平台资产安全性无关,只是一般认为这种模式不合规,平台在风控过程中很难做到公正和客观。”谭阳补充道。

  博金贷总经理熊小鹏告诉记者,自融主要是将平台的资金注入到平台企业,用于其他业务或平台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企业,目的是套取资金用于发展其他业务,不乏一些平台为活跃平台标而如此做。在资金使用收益不能覆盖资金来源成本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极易累积风险。如果资金使用出现安全问题时,其风险就更大,甚至导致平台出现全面性危机。此时平台若悬崖勒马自救则好,如若掩盖风险延期自救则易形成庞氏骗局,不仅害人害己,而且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及时取缔自融平台。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考察平台是否属于自融呢?

  熊小鹏告诉记者,首先要把非法集资和自融区分开来。非法集资在于通过平台融资,但不投入实体企业运作,简单说就是假标融资,风险不言而喻。而自融是将资金投入到平台其他业务或关联企业中,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真实的业务,但自融平台不顾风险地发展业务最终会形成实际意义上的非法集资。

  “考察平台是否自融,有三个重要的维度:1.业务来源占比,主要考察平台借款方是不是平台幕后企业或相同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如此类借款金额偏多或超出实际控制人偿债能力,则须谨慎;2.业务真实性,主要考察项目的各项审贷资料及借款人信息是否透明、详细、真实,借款用途是否合理,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3.打款凭证,主要考察每个融资项目资金流入流出是否与借款人信息在时间、账号上有一致性。”熊小鹏称。

  自融高收益或难以为继

  网贷之家专栏作者东方风向记者表示,随着P2P投资人趋于理性,逐渐抛弃高息平台;今年监管层对于P2P的监管措施将逐步出台;降息使得行业收益整体下行等因素影响,自融平台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上述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对于融资成本低、产业链经营良好,同时有很强背景的(自融)平台来说,在市场环境好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发展下去的。而那些融资成本高的平台,在没有企业可以承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时,必将被越来越规范的网贷行业所淘汰。

  除市场自身规范外,业内人士也渴望监管。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关于加快落实P2P行业监管,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两会提案引发业内热议。

  从监管层的反应来看,被“搁置”将近一年时间的监管政策有望今年出台。届时,经营违规的自融平台将会被整理规范。

  从短期来看,很多自融平台靠的是高息吸引投资人,而降息使得整个行业收益不断下行。

  在这种情况下,(自融)平台高息也维持不了多久,平台收益率的下降自然也会让一部分偏好高风险的投资人重新权衡安全和收益的关系。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