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月合约落幕行权交收顺畅 认购期权普涨后市乐观

2015年03月27日 13: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继周三平稳度过首次行权日,上证50ETF期权3月合约昨日迎来交收日,完成谢幕前最后一揖。5月期权合约也正式登台亮相。业内人士表示,期权合约首次行权交收顺畅,参与者理性程度高。对于昨日上市的5月期权合约,研究人士称,与其他挂牌月份首个交易日情况不同,该合约首日市场报价套利机会较少,建议持有现货的投资者买入认沽期权,规避标的50ETF调整风险。

  首次行权交收顺畅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5日,共收到行权申报173笔,有效行权张数9760张,其中认沽期权1158张,认购期权8602张,认购认沽合约行权比例为7.43。

  由于采用实物交割的行权方式,投资者需要备足足额的行权资金或足额的标的50ETF。认购期权的权利方提出行权需准备足额的资金,以购买配对义务方出售的标的50ETF。

  例如,投资者如果持有1张执行价为2.4元的3月认购期权,提出行权后,需要在证券账户准备至少24000元资金,这部分资金将被冻结。认沽期权的买方提出行权则需在证券账户中准备好足额的标的50ETF以备交割,一张期权合约对应一万份50ETF。

  “从我们记录的数据来看,25日共有10560张认购期权和11547张认沽期权进入行权阶段。预计包括:机构套利单;由于买卖价差过大,平仓收益较低而被迫进入行权阶段的合约;机构和投资者练手操作的合约。”海通期货期权部表示。

  新合约套利机会较少

  受标的上证50ETF走高影响,昨日50ETF认购期权集体收涨,认沽期权普遍下跌。截至收盘,新晋主力4月合约中,4月购2550、4月购2600、4月购2700、4月购2750、4月购2800五份合约涨幅均超20%,认沽合约方面,九份虚值合约跌幅均在20%以上。

  现货方面,3月26日,上证50ETF早盘低开震荡,随后走高并持续震荡直至尾盘,盘终收于2.643点,涨1.50%;日成交量1083万手,日成交金额28.52亿元,量能较前日略升。

  “25日与26日,上证50ETF成交量都约在1000万手,而行权的期权数量对应的ETF量仅为约80000手,不到成交量的1%,无法对市场形成影响。” 银河期货期权策略小组表示。

  成交方面,昨日期权市场的总成交量为15983手,其中4月合约成交12733手,占比约80%。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也是新挂牌5月期权合约的首个交易日,共加挂5月份到期、行权价分别为2.50元、2.55元、2.60元、2.65元、2.70元的认购、认沽10个合约,其中5月看涨期权成交968张,看跌期权成交633张,5月期权总计成交1601张,占总成交量的10%。

  “与其他挂牌月份首个交易日情况不同,5月期权合约上市首日市场报价套利机会很少。”海通期货期权部表示,从收盘报价情况看,最大的套利点数仅有27点。

  由于期权挂牌合约随着标的屡创新高而增多,可以看出做市商报价压力正在增大,而这一情况最直接的结果便是期权合约报价价差增大。从收盘情况来看,4月合约的市场报价价差可以为138点到1点不等。

  银河期货期权策略小组表示,3月26日,主力4月合约持仓量Put(认沽)/Call (认沽)Ratio升至0.86,行权价为2.65元的平值认购期权及行权价为2.65元以上的三档虚值认购期权增加持仓790张,而对应的认沽期权在行权价为2.65元的平值认沽期权及行权价为2.65元以下的三档虚值认沽期权增加持仓340张,可见投资者看好后市。“银河VXO”数据显示,4月期权合约隐含波动率显著上升,总体维持隐含波动率持续上升的判断。

  规避50ETF调整风险

  对于后市,当前市场情况下,激进派及保守派在期权的盈利及保护策略方面各有侧重。

  银河期货期权策略小组认为,考虑到4月合约期权隐含波动率上升势头明显,建议持有4月合约的投资者构建平值跨式策略,无论股价持续拉升还是回调都会有所收益。另外,考虑到上证50ETF将在中长期维持升势不变,建议投资者在4月合约构建平值附近的大涨策略。

  不过,刘瑾瑶认为,经历前期大幅上涨之后,50ETF短期或有调整需求。为规避标的50ETF调整风险,持有现货的投资者可以买入认沽期权进行保护,即保护性认沽期权策略。该策略令投资者在付了一笔权利金之后,将其头寸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并未丧失标的物未来继续上涨时的盈利机会。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