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晓灵:盘活资金存量 不能都盯着股市

2015年05月24日 10:24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记者公秀华 丁玲娜)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金融如何更好地对接实体经济?在昨天(23日)召开的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来自一行三会的主要负责人、业界领袖和海内外学者齐聚一堂,探讨答案,“银行、企业不能总是等着央行放水”、“扩大直接融资也不仅仅依靠股市”等观点,启发人们思索金融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吴晓灵:盘活资金存量 不能都盯着股市

  当央行在五月上旬降息,今年内第二次启用降息工具时,市场对今后的货币政策走向,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本届论坛率先登场的业界大咖们,探讨各种问题时,都离不开央行的货币政策。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站在宏观调控的角度说,要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创新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面临的是两难选择。

  吴晓灵: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什么方面呢?是向中央银行要资金放水呢,还是我们应该痛下决心把我们的结构调整的更好,让我们的新技术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呢?我认为应该是后者。

  在她看来,中国金融的杠杆率在全球来说是比较高的,如果增加银行信贷是饮鸩止渴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控制货币、搞活金融是唯一出路,现在很多民间资本由于投资渠道狭窄、投资领域限制等原因无处可去,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合法渠道,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吴晓灵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面努力:

  吴晓灵:完善宏观调控同时,更加注重搞活市场投融资活动。中国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是关键;还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要眼睛都盯着公开上市的市场,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场外市场上,给每一个想创业的人以股本融资的机会,给每一个股份制的企业以多轮融资、逐步成长的机会。

  李稻葵:股市只是直接融资的小角色

  吴晓灵的一番话引起众多共鸣,不过也引发两位业界大佬的争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感慨:“讲了多年要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现在终于出现了进展的苗头”。不过这个“苗头”并不是目前火爆的股市。

  李稻葵:股市实际融资的量非常少,中国经济去年通过股市融资量大概占到社会融资量的5%,再高也高不到哪去,美国也是如此。我指的是现在债券市场发展非常快,公司债、企业债,加上地方政府各种债……债权融资规模风起云涌,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发展,四五年可能超过银行贷款。

  黄海洲:投资中国股市为时不晚

  这一言论引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的反驳,在黄海洲看来,资本市场的作用可不是5%能表达的。

  把中国企业的杠杆率降下来,资本市场在里面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个重要作用不是5%的融资量能够表达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有可为,投资中国股市为时不晚!

  黄海洲指出,新常态下,金融“新四化”改革,也就是利率市场化、货币国际化、国企资本化、投资证券化非常值得期待。而未来应该用全局的眼光综合考量金融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黄海洲:新常态是两个市场。如果只是从国内眼光来讲国内的问题,这个没有真正的领会新常态。金融的问题要想到财政,同时国内的问题要想到国际。

  不过,银监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王兆星提醒,不能神话金融杠杆的功能。如果有加杠杆时的兴奋,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将是去杠杆时的痛苦。而无论对于宏观调控者还是金融监管者来说,都要有效控制金融杠杆的水平。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