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货币仍将放松 债市静等花开

2015年06月10日 09: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5月份CPI及PPI环比双双走低,与同比跌幅继续扩大的进口数据一道,显示当前实体经济需求依旧非常疲弱,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不容掉以轻心。分析机构指出,物价低迷使得实际利率维持高位,结合货币增速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被动升值来看,当前货币条件仍有待改善,未来货币政策放松趋势依旧,中长期利率下行是大方向。短期而言,尽管供给等扰动抑制买债热情,但债市即便没有大的机会,也没有大的风险。

  需求孱弱 经济难言见底

  本周进入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密集披露期。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5月份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2%;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5月份CPI同比涨幅较上个月收窄0.31个百分点,PPI同比降幅则略微扩大。当月CPI和PPI数据均略低于市场一致预期,据Wind调查数据显示,此前市场机构对5月份CPI同比涨幅的预测均值为1.3%,对PPI同比的预测均值为-4.4%。

  环比方面,5月份PPI环比连续第十七个月保持负增长,表明工业品价格呈现持续通缩状况;CPI环比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显示消费品价格通缩风险犹存,特别是3月份以来猪价持续上涨并未对通胀造成太大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CPI与PPI双双走弱,反映出实体经济需求依旧非常疲弱的现状,这也说明,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单靠猪价或油价的短期反弹难以对物价造成实质威胁。未来物价通胀压力尚不足虑,对工业领域持续通缩则需保持高度警惕。

  此前一天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亦透露出国内需求低迷的状况。据海关总署公布,5月份我国出口1907.5亿美元,同比下滑2.5%;进口1312.6亿美元,同比下滑17.6%。当月外需改善带动出口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进口降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国内需求持续低迷。此外,对后续出口复苏前景,机构仍存谨慎。平安证券等机构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弱势,外需难持续显著回暖,而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企,对出口也将形成一定的制约。

  总体上看,当前内需孱弱、外需不稳,经济增长缺乏有效支撑。机构预计,本周后续发布的金融、生产和投资数据也不会太好看,经济难言见底迹象,对债市形成一定支撑。

  政策趋松 债市无大风险

  从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看,5月份以来长、短期债券走出截然相反的行情,短债利率快速走低,长端利率则震荡走高,导致期限利差持续扩大,收益率曲线显著陡峭化。分析人士认为,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本质上反映出市场对后续经济和通胀回升的预期在增强。而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经济复苏预期不断被证伪,通胀亦保持温和,中长期利率上行与偏弱基本面并不匹配。国泰君安证券报告认为,5月份经济数据继续维持低位,对债市有望形成一定支撑。

  不过,国泰君安报告同时指出,较差的经济数据有望支撑收益率维持相对低位,却难以推动收益率继续下行。9日,银行间国债收益率先抑后扬,国债期货小幅走跌,显示通胀利好数据并未实质性打消债市谨慎情绪。

  市场人士指出,短期仍有多项不利因素制约债券收益率下行。首要的是供给风险。2015年第一批地方债1万亿元置换正快速推进,近期又有消息称,第2批1万亿元置换额度已下发。简单测算,光是地方置换债,未来平均每个月的发行额度就达到2500亿元,加上今年财政赤字扩张,导致新增地方债和国债供给也有所增多,未来利率债供给压力“史无前例”。从5月份债券托管数据上看,大行和城商行是地方债接盘主力,已大量占用这些机构对其他利率债的投资空间,且由于地方债收益率低,在利润目标约束下,银行追逐相对高收益产品的偏好上升,也影响利率债需求。在没有实质对冲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地方债供给对其他利率债的挤出效应将持续存在。此外,海外债市下跌和国内资本市场风险偏好高涨,对债券市场也较为不利。

  但相当部分的机构仍认为,债券尚无持续调整风险,特别是中长债在出现滞涨甚至调整后,已具备一定安全边际。未来若经济数据动摇复苏预期,加上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债券市场仍有上涨机会,中长期利率下行是大方向。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当前各种因素扰动债市,投资者需抓住主要矛盾。去年以来,推动利率下降的本质因素是在实体经济面临去杠杆压力下,货币条件持续收紧,最终需要通过放松流动性以及压低实际利率来刺激经济回升。目前看,中长期利率下行遇阻而物价低迷,实际利率维持高位,同时货币增速持续走低、人民币被动升值,共同导致货币条件仍呈现收紧势头,经济动能难以得到有效提振。中金公司认为,如果没有货币条件的改善,经济仍将惯性下滑。因此,目前债券即便没有大的机会,也不会面临大的风险,而一旦各部委协同引导实际利率下降,债市将出现更加确定性的机会。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