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子支付、移动金融将改变传统银行格局

2015年07月24日 19:23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导读】超过50家企业想设立民营银行。《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电子支付、移动金融将改变传统银行格局。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民营银行发起受理正式开闸后,各界翘首期盼谁将获得第二轮的首张牌照。目前,已经有超过50家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向银监会发起民营银行申请,其中不乏互联网企业。有分析人士认为,此前一直传言不断的小米和京东,可能已经联合相关方面,提出了建立民营银行的申请,相关的筹建工作也有可能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由于目前监管层对建立民营银行持积极态度,因此多数分析认为,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申请成立民营银行将是大概率事件。

  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尽管开设民营银行的环境日益宽松,已经获批的5家民营银行均已起跑,但运营民营银行,特别是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新型银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米和京东即便能够顺利申请并获批成立民营银行,组建和正式运营也将会是一个不短的过程。

  从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已经有超过50家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向银监会发起民营银行申请,为什么一些企业会热衷于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来就此话题做出了评论。

  汤敏:首先是赚钱的动力,因为银行等于用别人的钱去赚钱。而且最近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全世界最赚钱的机构就是中国工商银行。但之所以原来没办,是因为不让办,直到6月底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有企业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参与申请,这也是很多企业想参与设立民营银行的很重要的动力。

  经济之声: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民营银行已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国家目前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新资本的进入会分食现在银行业固有的金融收益吗?

  汤敏:首先民营资本早就进入了银行业,到目前为止,一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已经有2.2万亿的民间资本进入了银行业,占整个银行业资本的25%。如果算股份制银行,有51%实际是民营资本。但更大规模的进入,可能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发的指导意见所鼓励的不是办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样的大银行,而是鼓励做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农村三农的贷款还有社区贷款、创新创业的贷款这些目前市场比较缺乏资金支持的领域。因此它跟现有银行不会形成太多的竞争,当然必要的竞争也非常需要,对于百姓而言是利好。

  经济之声:您刚才提到差异化的竞争,也提到小微企业融资难,确实对大部分民企对“融资难、融资贵”有切肤之痛,也有企业希望借银行股东身份享贷款便利。近来投资市场的震荡,也让投资人对银行资产的流向很关注。民营银行的金融风险如何控制?

  汤敏:银行对股东贷款都有很严格的限制;另外,银行的风险应该来说还是很大,特别对新的银行而言。此外,我们现在已经有存款保险制度,过去银行要垮了,国家往往会进场帮助,未来则不然,即银行做不好可以破产。所以其风险不断增大,从这种意义来说,要想办好银行,首先需要一个非常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

  经济之声:现在我国银行业也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商业银行法》修改的内容里,除了取消存贷比外,更重要的是涉及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给混业经营在法律层面上预留空间。银行获证券牌照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在有五家民营银行刚刚运营,在混业经营方面是否也会有试水的可能?

  汤敏:混业经营更应该谨慎,从最近股市出现的大部分问题来看,太多这种借款去投股市,风险非常大。我觉得可能会做一些试验,但是领域不会太大,监管是分业的,大规模推广还是需要很多设计,对于这些新银行来说最好先不要做这个打算。

  经济之声:一些新的技术和经营模式冲击下,传统银行也在悄然转型。中、农、工、建等大银行都在电子支付、移动金融等领域有所布局,但民营银行中,以新业务著称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这两家银行仍未向大众全面开放业务,主要原因是什么?新的金融业务能给民营银行多大的生存空间?

  汤敏: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工商银行、建行等运用互联网手段,只能是银行的互联网化,真正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跟现有的金融机构完全不一样。这些全新的领域,很多东西还在摸索的过程中,短期内所有的新银行都想做这样不太现实,还是应该抓住现在目前市场比较缺乏的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社区贷款,这些才是新开小银行真正的市场。

【编辑:蒋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