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银香港缘何卖南商? 旨在斩缆坏账业务

2015年07月27日 12:36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

  柏可林 摄

  南洋商业银行对中银香港的业务帮助有限,但对于中国信达来说,一家在香港和内地都持牌照的银行对其帮助很大。华融资管拥有的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是区域性银行,内地网点较少,业务量也很小。而南洋商业银行是一家私人银行,在行业内尽管各方面业务不算突出,但牌照很齐全。早前被纳入中银旗下后,借助中银的品牌网络,在内地市场业务崭露头角。

  7月23日,大暑。上海陆家嘴地区的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和往常相比,并无二致。记者推门而入,业务大厅里一片安宁。谁也不会料到,这家看似发展得有条不紊的银行,正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7月15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香港)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下简称北金所)挂牌出卖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商)100%股权。此公告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火热讨论。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实地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南商经营状况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每天来往客户20位左右,多为办理资金储蓄等日常业务。尽管如此,南商的未来走向仍引人注目。

  老牌银行前生今世

  旧时潮洲人开钱行多,南洋商业银行由潮州人庄世平在香港成立,开业于1949年12月,是本地老牌华资行之一。中银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时,南洋商业银行便是成员之一,但由于它在美国旧金山市都有分行,因此在中银13行改组后,即使南商由中银香港全资拥有,仍得以保留品牌。

  南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已拓展内地市场,早在1982年便在深圳设分行,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军内地的外资行。庄世平在1986年退休后,一直荣任南商名誉董事长,直至他2007年逝世为止。同年南洋中国正式在内地开业,并且接收原中银香港的内地分行网。

  《国际金融报》记者2001年在中银香港采访时曾获悉,南商专攻零售市场,与母行中国银行的客户群不同,亦与同属中银旗下的集友银行走不同路线。南商在香港市场的零售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是中国银行收购其的重要原因。

  不过此后,南洋商业银行的定位不够清晰,被视为与母行争生意,同时因内地经济放缓以致坏帐率恶化,最终步上卖盘之路。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南商作为中银香港集团业务的一部分,但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南商的零售银行、企业银行以及资金业务与中银香港相似。解决业务重合这一问题,为本次转让埋下伏笔。

  中国银行5月21日曾发布公告,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优化海外机构布局,推动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子公司中银香港拟出售旗下南洋商业银行股权,同时,中国银行在东盟地区部分机构业务及资产拟重组并转让予中银香港。

  中行称,出售(南洋商业银行)将减少管理架构重叠造成的资源和客户分散。中银香港是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并获授权担任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出售中银香港旗下南商股权并重组东盟部分机构业务,将减少中国银行、中银香港和南洋商业银行在业务和机构上的重叠,清晰、简化管理链条,突出品牌认知,进一步拓展中银集团在香港和东盟地区的经营空间和业务机遇。同时南商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拥有的独立银行牌照的优势,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

  这意味着,这家本地老牌银行将面临东家易主。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7月22日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银要出售南商的消息年后就开始传了。“虽然有点意外,但毕竟中银也有他们的全盘考虑。”

  旨在斩缆坏账业务

  对于中银香港欲以60亿美元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更深层次的原因,业内知情人士分析: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令南商内地业务的坏账增加,及时“斩缆”(投资失利,果断终止投资)对中银香港以致母公司中国银行都有利。业内较集中的说法是,其中一名买家是专责处置不良资产的中国信达。

  瑞银发表报告指出,南商现时占中银香港整体资本及股本约15%及20%,但近年的股本回报率徘徊在8%至10%之间,远低于中银香港的14%至15%,该交易对中银香港是重大的资产处置。

  摩根大通发表的同期报告表示,南商旗下的南商中国不良贷款比率急速上升,由2013年下半年的0.6%增至2014年上半年的1.6%,虽然南商中国占南商整体贷款额只有约6.3%,但不稳定的前景正是中银香港的重要考虑因素。

  也有市场分析认为,中银计划出售的是南洋商业银行,出售资产是因为南商的中国内地业务与中银母公司中国银行重迭,出售南商将帮助集团理顺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有消息指出,若交易达成,有关资产估值高达60亿美元的规模,将是亚洲历来的第三大银行业并购交易。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澳洲西太平洋银行在2008年以179亿美元(约1396亿港元)收购St George Bank,以及当年美国银行以70亿美元(约546亿港元)购买了建设银行的股份。

  知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银香港酝酿出手南洋商业银行已经多时。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曾在2014年中银香港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银香港现有资本水平已能满足今明两年的监管要求,未来将积极拓展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业务。换言之,中银香港并不缺钱,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更多是出于战略布局调整。

  南洋商业银行目前在香港设有42家分行,同时在美国旧金山也设有分行;2007年,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独立法人公司,总部落户上海,截至目前,已经在16个城市设有分支行。

  谁来接盘

  此次交易提出了较高的受让条件。北金所挂牌公告显示,此次转让须一次性以港元现金付清;意向受让方的控股股东应注册于内地(仅为本资格条件之目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受让方应为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或授权部门、机构持有股权比例大于50%的企业;具备一定的金融机构运营经验,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银行控权人“适当性”要求;与中国银行、中银香港不构成直接竞争等。

  北金所公告还显示,该项目将在7月15日至8月25日期间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挂牌期满后,如果征集到一个意向受让方,将采取买卖双方协议方式成交,如果征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向受让方,将采取竞价方式成交。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表示,客户服务和员工福祉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们在考虑潜在买方时,会注重其声誉、实力,以及能为客户和雇员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安排等条件,以维持银行的稳定发展。”而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惟一一家已上市且仍缺银行牌照的信达资产一时间成为了呼声很高的潜在买方。

  信达资产的硬性指标完全符合设定的接盘方条件,同时,信达资产目前也恰好缺少银行牌照。作为以处理银行坏账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一张银行牌照的吸引力着实不小。华融资产旗下就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且由华融资产亲自参与重建且控股的华融湘江银行;而在今年年初,长城资产已作为战略投资方入主德阳银行,并成为后者的大股东。而目前东方资产正在积极筹备对大连银行的收购,一旦成功,这也将使得信达资产成为四大AMC中,唯独缺少银行牌照的资产管理公司。显然,对于在这一领域存在业务短板的信达资产来说,此次南洋商业银行的全部股权转让,无疑是一个揽得银行牌照的好机遇。

  针对信达资产是否借接盘南洋商业银行,以取得宝贵的银行牌照,信达资产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现在其并不能发表评论。但与此同时,信达资产该人士也指出,8月下旬该公司即将公布2015年半年报,“而对于是否收购银行股权,到时可能会在其中有所透露。”根据北金所上面披露的南洋商业银行挂牌公告显示,这份巨额股份转让的挂牌期满日为2015年8月25日,恰与信达资产半年报披露时间重合,也许到那时,信达资产是否真正成为接盘方,外界才能窥知一二。

  而记者在7月23日得知,希望得到南商这块银行牌照的不只有信达资产,还有华润公司。据外媒报道,华润正在参与竞购南洋商业银行。

  据悉,华润在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交易早期时有兴趣参与。而之后表现并不积极;但根据竞购条款,目前其依然获准提交竞购报价。

  华润集团与南商似乎早有渊源。华润集团网站显示,1949年,为了便利资金流通,华润向香港申请了“南洋商业银行”的牌照,并将牌照和资金交给华侨庄世平,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海外商业银行。

  对此,华润发言人称无法立即置评。

  知情人士称,华润与信达的参与仍存在不确定性,其他竞标者亦可能加入。中银香港之前选出的竞标者包括中国信达、创兴银行的母公司越秀集团,以及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

  而按照北金所的说法,“该项目是首个国有金融企业持有的境外银行整体股权在国内官方指定交易平台公开挂牌的项目,并一举刷新了中国并购市场金融企业资产交易项目的交易规模纪录。”因此,南洋商业银行最终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