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7月发行大提速 ABS全年规模预计达3000亿

2015年07月30日 08: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沙斐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7月29日),今年6、7两月的信贷资产证券(ABS)发行规模总和已达957亿元,其中6月发行规模为573亿元,7月为384亿元,而今年前5个月的ABS发行总规模仅为556亿元。

  “(ABS)发行规模突然放大,与信贷出表关系密切。”一位私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年中节点,国有大行以及股份行大都面临新增贷款规模受限或是资本充足率偏低等压力,迫切需要将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而ABS正好是个合适的出口。

  中债资信ABS团队负责人郑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由于注册管理发行正式施行,提高了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效率。另外,预计2015年的发行规模在3000亿左右。

  “从整个趋势和每家银行的动力来看,(ABS)会有规模做大的趋势。”某股份行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过,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上优质资产难寻,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回流的资金并没有合适的去处,这或将是ABS扩大规模的最大障碍。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望重启

  2015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市场进一步放量增长,共发行33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总额达到1151.97亿元,提速明显。

  对此,郑佳表示,项目储备丰富、利率持续下行、政策红利释放是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放量的主要动力。她预计,下一阶段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会进一步放量增长,预计2015年的发行规模在3000亿左右。

  针对接下来的市场趋势,郑佳认为,注册发行对于同质性较强的ABS产品,如Auto Loan ABS、RMBS和消费贷ABS等更加有利,也增强了此类产品的发行动力,预计下一阶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产品结构也将得到优化。

  此外,基础资产类型将进一步丰富。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望重启。

  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而言,在2008年之前,建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发行过4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后出于金融风险防范考虑全面暂停。据了解,在今年5月的国新办举行的一次政策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开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能够拓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加快处置速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信贷需求不足或成阻碍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好资产不多了,资产腾出去了,拿着钱也没地方投。”上述股份行人士称,如果不是受到信贷需求不足的影响,ABS的规模势必会不断往上升。

  央行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8.7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6个百分点;1~6月份增加6.5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

  增量方面,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2.16万亿元,同比多增23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多增1672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上升,往往是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表现,企业的借贷主要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而非长期投资。

  郑佳认为,除信贷需求不足以外,在当前经济增速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还存在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减少、有账龄且信用水平高的贷款存量减少,入池资产挑选难度增加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为了应对当前市场的难题,银行也在不断优化ABS项目。

  7月16日,宁波银行发行了市场上首单采用循环结构设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永盈2015年第一期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该项目在支付顺序的设计上采用了创新结构设计。

  资料显示,该项目基础资产池中贷款全部为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整个交易分为信托运营期和信托摊还期。信托运营期间,项目不偿还证券本金,信托本金帐户内的余额将用于持续购买新的合格资产;待进入信托摊还期后,信托本金账内资金将用于合格投资,不再购买基础资产,各优先档和次级档证券分别于预期还本日和预期到期日按照优先/劣后的顺序过手偿付本金。

  据了解,循环结构可以通过对短期资产的循环购买,用于支持期限较长的证券,避免了基础资产期限与证券期限的错配问题,有望应用到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等产品的证券化中。

  郑佳还指出,近期发行的ABS产品出现了两个新特点:一是对于入池资产同质性较高产品的调整,如车贷、房贷项目立项比重提高;二是产品设计不断优化,通过贷款入池组合和结构设计提高加权贷款利率,降低区域、行业和借款人集中度,回避借款人加权信用等级下降的问题。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